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吴圆圆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27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小檗碱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综合组,一组为常规组,均包含53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应用小檗碱进行治疗,并且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其中,常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综合组53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4%,显著高于常规组53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58%(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这两大类,前者与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而后者则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所致,营养过剩所致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及隐源性脂肪肝均都于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范畴;而全胃肠外营养,营养不良,减肥和手术后的体重急剧下降,环境,药物和工业毒物中毒等所致脂肪肝病则属于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范畴。近年以来,脂肪肝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超越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第一大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高、危害大,同时可并发各种疾病,如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肝硬化,肝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与代谢综合征。就此,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6例进行研究与分析,一般而言,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同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较佳[1]。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综合组,一组为常规组,均包含53例患者。其中综合组53例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8:25,年龄分布在3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0±2.2)岁,30例患者为单纯性脂肪肝,23例患者为脂肪肝肝炎;参考组患者53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9:24,年龄分布在39-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2.0)岁,29例患者为单纯性脂肪肝,22例患者为脂肪肝肝炎。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脂肪肝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来我院就诊后,都选择小檗碱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每次给予患者0.5g小檗碱,一天口服三次,一共治疗16周[2]。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律都需停止服用其他降糖药物或者护肝药物。

1.2.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患者的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以及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忌食含糖高类的食品,比如糖、果糖、葡萄糖以及含糖多的糕点等,不可吃巧克力。忌食高脂肪食物,比如猪头肉、肥肉等,不吃动物的内脏(即下货、下水)、鸡皮、鱼籽及蟹黄。晚饭应当少吃,临睡前切忌不能加餐,忌食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每天也不超过20克。忌食煎炸的食品。辣椒、葱、姜、蒜等“四辣”可以吃,但不宜食多。

第二,对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加快患者的脂肪分解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综合组53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4%,常规组53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3.讨论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点在于小檗碱不仅仅能够调节患者的异常脂质代谢过程,并且能够促进患者分泌胰岛素,从而使患者的血脂、血糖降低,治疗效果较佳[3]。而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文研究结果中,综合组患者在治疗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也表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综合性护理干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跟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平时宜多选择补充维生素,宜选择富含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B12、A、D、E、K、叶酸等)食物。多补充矿物质以及食物纤维,饮食应粗细粮搭配,不宜过分的精细,多选择水、果蔬菜和菌藻类,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摄入。每天食用新鲜的绿色蔬菜不少于500克,山药、土豆、芋头、白薯等,要与面粉调、米这些主食换吃,总量应当限制。选用去脂的酸奶或牛奶,常吃少油的面筋和豆制品,每天摄入5--6克的盐量以为限,经常吃海产品,多选择吃降脂的食品,如小米、燕麦等粗粮,黑木耳、黑芝麻、发莱、海带以及菜花等。注意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能起到保健预防的作用,减少此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熊浩伟,王天舒,王颖.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的变化[J].现代医院,2011,11(6):132-133.

[2]曹伟,闰蕾,王玮,等.辛伐他汀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对普腺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17.中华肝病杂志,2012,20(4):304-305.

[3]武革,陈玉华,杨璐.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UCP2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23)3519-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