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在凝血能力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冷沉淀在凝血能力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赵玉慧

赵玉慧(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219-02

【摘要】目的分析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输血工作中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对象及效果,探讨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应用冷沉淀水平的方法,加强临床医生对凝血能力低下患者冷沉淀的应用能力。方法对2008年~2010年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后患者凝血能力的改善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七台河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0年间共有43位患者应用了冷沉淀,共输冷沉淀62次,总用量为633单位,平均每次应用10.2单位,输注次数最多的为4次,每次输注量最多的为18单位,最少的为2单位,足量输用后,患者的凝血能力均得到改善。结论血液成分冷沉淀的输注对改善患者凝血能力低下有重要作用,不足是许多临床医生对冷沉淀还缺少认识,还需对其作用及用法用量进一步掌握,以提高科学、合理应用冷沉淀水平。

【关键词】冷沉淀凝血因子凝血能力低下改善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血液成份制备能力的提高,凝血能力低下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有了更简洁更经济实惠的方法,血液中心制备的血液成分冷沉淀用于补充凝血因子替代了以药剂方式应用于临床的凝血因子,凝血效果改善显著,即经济,又方便,而且也使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大大降低,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我们对2008年~2010年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后患者凝血能力的改善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七台河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0年配血发血登记薄、输血申请单、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应用者病历。

1.2血液成分种类:冷沉淀

1.3统计方法:冷沉淀按单位统计,全血200ml中分离出的血浆所制冷沉淀为1U。

2结果

2008年~2010年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状况见表1。

冷沉淀应用患者举例见表2。

表12008年~2010年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状况

表2冷沉淀应用前后患者凝血能力的改善状况举例

例一:李桂英:病志号137044,乙肝大三阳,肝硬化,肝性脑病,脾功亢进,上消化道出血。WBC:1.6×109/L,HB:74g/L,MCHC:341g/L,MCV:104fl,PLT:48×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47%,淋巴细胞:41.5%,单核细胞:8.6%。2010年7月21日检测凝血能力,PT:22.6sec,APTT:73.1sec。从7月21日起每日输新鲜冰冻血浆200ml补充凝血因子,至7月29日。7月27日检测PT:22.9sec,APTT:81.1sec。7月29日时医生因27日回报的凝血能力较21日相比下降,问输血科为什么输了这么多的血浆凝血能力反倒下降。输血科建议输冷沉淀,于7月30日10:05输冷沉淀16U,当日下午检测PT:26.5sec,APTT:62.3sec,凝血能力得到改善,7月31日检测PT:27.4sec,APTT:74.7sec,8月5日检测PT:27.2sec,APTT测不出,8月8日检测PT:38.2sec,APTT:测不出。

例二:田广新:病志号138769,2010年8月30日20点10分入院,9月30日治愈出院。因腹股沟锐器伤、左侧髂外静脉破裂、失血性休克而大量输液输血,8月31日21点采血检测PT为17.3秒,APTT为80.4秒,于8月31日22点输用冷沉淀10单位,输注冷沉淀后9月1日9点检测PT:15.7秒,APTT:66.8秒,凝血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3结论

肝硬化晚期患者,由于其制造产生凝血因子功能减低,其凝血能力十分低下,甚至PT、APTT可以达到无法测出;大量输血患者由于输入了大量的血液及其它液体成分,使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凝血能力下降。输用冷沉淀改善患者的凝血能力是十分理想的用品。从例一可以看出,此患者为了改善凝血能力而多日输用新鲜冰冻血浆,由于血浆的体积较大,每次不可能大量输注,因此无法足量补入凝血因子,只相当于每次补2单位冷沉淀,患者的凝血能力没有得到改善,输用16个单位冷沉淀后,患者的凝血能力得到改善。但由于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凝血能力只得到短暂恢复,且16个单位的冷沉淀仍显不足,应加大单次输注量。从8月5日和8月8日凝血因子检测结果可知,患者的凝血能力仍在下降,应该持续按量(每10公斤体重3单位)输注,才能维持患者的凝血能力。例二患者一次只输了10单位冷沉淀,患者的凝血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输注量明显不足。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临床成分输血工作中冷沉淀的应用,对凝血能力低下患者凝血能力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应用于肝硬化凝血能力低下患者、因大失血而大量输血导致凝血能力低下患者等。

通过三年的成分血冷沉淀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冷沉淀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使用能力逐年加强,临床医生对冷沉淀的应用水平逐年提高,输血科对冷沉淀应用理论的掌握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冷沉淀输用的技术指导能力进一步成熟。原因及经验有三:

3.1市卫生局领导对临床用血工作高度重视,对三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多次督促检查医院输血工作,卫生局领导还曾到医院输血科调查了解输血科工作人员对DIC患者输用血液成分的掌握情况,这些都对我院血液成分应用能力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应用冷沉淀。

3.2院领导积极推行输血科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和指导临床用血制度,要求输血科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输用血液成分的指导,并在输血科主任特殊病例会诊时强调输血科主任是专家,咱们在这个问题上只听专家的,不搞民主,进一步确定了输血科在指导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输血科日常工作中对临床应用血液成分指导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

3.3输血科人员经过不断学习,掌握了血液成分的使用技术,能够根据患者凝血因子的测定数值对冷沉淀的输用与否进行正确指导,对PT、APTT测定值高于正常对照1.5倍的患者应该按每10公斤体重3单位的比例输注(临床患者所用冷沉淀的量仍然没有按标准输注),输注后进行PT、APTT检测,一般患者凝血能力都能得到恢复。

3.4冷沉淀在输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必须尽快输注,输注速度越快越好,因为冷沉淀非常易于凝固,凝固后即失去凝血能力,不能再用;其次是必须一次足量输注,因为凝血因子要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发挥凝血作用,目前临床所用冷沉淀的量仍然不足。

随着成分输血理念的推广和血站成分血制备能力的提高以及临床成分输血经验的日益丰富,冷沉淀的应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掌握,冷沉淀在改善凝血方面确实具有其它血液成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表一可以看出: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冷沉淀的用量还一直较少,原因是输血科向临床医生冷沉淀知识的普及还不到位,使用量较少。血液中心提供的冷沉淀未经病毒灭活,还有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这对非必须纠正凝血能力的患者对冷沉淀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如外伤手术后冷沉淀中的纤维结合蛋白对患者术后恢复很有好处,但由于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故一般不向临床推行输用。要想扩大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范围,除解决冷沉淀的病毒灭活问题外,还需进一步向临床加大宣传,加强临床医生对冷沉淀的了解,扩大冷沉淀在临床应用的普及面。医疗主管部门也可以统一对卫生系统相关人员加大临床输血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冷沉淀等血液成份能够在凝血能力低下患者中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