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量调控与水管理研究吴析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农田水量调控与水管理研究吴析宇

吴析宇

云南省师宗县竹基镇水务所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随着各种原因影响着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不断短缺,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农田水量调控与水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农田用水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对农田水量调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农田节水分析,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水管理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量调控;水管里;

一、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湖泊减少等各种原因导致水资源的不断短缺,已经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已逼近红线,用水总量正在逐步接近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水”是农业的关键,“水”出现问题,农业的收成也将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如何有效地对农田用水进行管理,如何对农田水量进行科学有效地调控,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农田用水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对农田水量调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农田节水分析,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水管理改进措施。

二、农业用水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大众的节水意识较为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普遍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存在以下现状及问题:

1.农田灌溉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a)节水灌溉监督制度不完善。不少地区的节约灌溉用水的管理机制不全甚至没有,对当地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断流等水资源恶化的现象不够重视;b)对农田用水缺乏足够的监测、控制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监控不到位,部分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导致灌溉用水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渗漏而引起农田水量的损失;c)由于灌溉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较难落实,造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出现有人用,却无人管,老化、损坏严重等现象,再加上农田节水工程的投入又较少,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发展较为滞后,灌溉面积增长缓慢;d)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配套设施简陋,农田输水、控水、调水能力差,农田用水的利用率相对很低,影响灌溉的有效面积。

2.现有的农业用水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为落后、粗放的状态,各种原因导致农田土壤板结、入渗能力下降、灌溉效率低等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

3.水量供需现状:目前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均衡,降水时间间距较大,某些地区一段时间降水量大,一段时间处于干旱区,南北降水量相差悬殊,水量供应普遍不足。随着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占用农业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用量将会越来越少,然而现今社会的发展对水量的要求又是越来越大,导致水量供需不平衡现象。

三、农田水量调控及水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用水管理制度

1)在我国很多农民对水资源短缺的意识不明确,没有真正体会到环保节约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对农田的用水采取节水灌溉。由此可见,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宣传节水灌溉的力度上一定要加大,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态度,让他们真正的意识到节水灌溉能够带来的好处。只有提升了农民对于节水灌溉的认识,才能为这项技术的良好实施打下基础。所以要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让农民参与水管理。

2)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监控,加大农田水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科学有效地对农田节水制度进行规划,建立政策引导机制,满足农业的灌溉用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建设雨水收集点来补充地下水,如雨水坑、蓄水池、拦蓄坝等;建立健全的水溶性肥料、节水灌溉设备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补贴机制,激发人们对农田节水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严格要求各管理部门,对农业用水进行把控,按照相关规定或标准,对各农田用水量实施定期考核,建立统一的用水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用水量与经济状况的差异,制定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水定价与收费标准,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采用科学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灌溉技术较多,如:渠道防渗技术,微灌、喷灌、小畦灌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灌溉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可以采取以下灌溉技术:

1)加强渠道防渗技术:可以有效地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以较低的经费投入,将水量尽可能多地、快速输送到农田。

2)采用小畦灌溉技术:可以改变以往落后管理水平下的大定额灌水量,减少单位面积上的用水量。

3)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道,通过水泵和管道组成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系统,将低压水输送到农田,以满足农田灌溉用水要求。

4)选择最佳时机引水回灌:一般在非灌溉期方有河水可引,这时则需要考虑特殊的灌溉方式,如安全回灌期内的水量比灌补结合期要大,此时正值汛后,引水仅受地下水位的限制,不必考虑地下库容对降水的调蓄,如引水量充足,可采取小麦大定额冬灌,以减少生长期内的灌水。

3.科学种植农作物

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不同对水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建议对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提高农田用水利用率。

1)选用耐旱农作物,以种植作物的方式来达到农田节水的目的。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积极推广耐旱作物品种,以减少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总量,达到少灌节水的目的。

2)秸杆覆盖,抑蒸保水。秸杆覆盖还田在果园种植方面使用最为广泛,同样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它能够减少作物植株间的土壤无效蒸发,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土壤地温、还可吸收更多的自然降水,保持土壤水分,改良土壤性质。

3)划锄保墒,减缓农田的水量挥发。农田土地板结,既会加快农田水量的挥发,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农田灌溉后或降雨后要做到及时划锄保墒,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尤其在苗期和春季期间显得尤为关键。

4)通过育种技术筛选耐旱农作物,培养在水分供应量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高产的耐旱农作物品种。根据植物的外形以及植物的生态特点,选择耐旱型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水的灌溉。

4.采取先进的监测、模拟技术

1)通过土壤墒情的监测预报情况,指导抗旱服务和对农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节水灌溉,从而避免盲目灌水、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

2)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根据现有的地下水分布,可以对地下水位进行科学地观测,从而有效地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行有效合理地控制,为引水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多设地下水位观测点,建立有效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3)针对传统农田用水信息远程传输方式布线难、成本高、传输距离短等不足,可以采用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农田用水信息采集、传输和监控系统,从而构建农田用水信息远程监控系统,满足农田用水信息远程监控的日常工作需要,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4)采用作物模型对农田水管理机制进行模拟,指导农田用水调控和水管理。作物模型可以系统地、定量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模拟,并可以将农田农作物的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再结合农田管理措施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当地最佳的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措施,从而为农田农作物的种植及农田用水调控和水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在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难,农田用水调控及其水管里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节水用水,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做好农田的水量调控与水管理,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源,李益农,白美健等.DSSAT作物模型进展以及在农田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15-19.

[2]王桂兰,李可,符少华等.基于ARM的农田用水信息远程监控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39(5):126-129,134.

[3]胡芬,陈尚模.寿阳试验区玉米地农田水分平衡及其覆盖调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4):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