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探讨与预防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探讨与预防工作研究

唐代山

(四川省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开江63625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形式,并且提出预防的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生的84例新生儿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新生儿出生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新生儿出生前不能获得有效的预防,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之前就实施乙肝预防,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患有乙肝的可能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在新生儿出生前就予以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尤为重要,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会降低日后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预防工作

【中图分类号】R722.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70-02

StudyonthepreventionofhepatitisBvirusinnewborninfants

TangDaishan.

KaijiangCountyinSichuanProvinc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ofSichuanprovince636250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formofmaternalinfanttransmissionofhepatitisB,andputforwardthemeasurestopreventit.Methods84casesofnewbornsin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fromMay2015toMay2016.Allthe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onthebasisofthebirthtimewerepidedintotwogroups,beforebirthcannotobtaintheeffectivepreventionofthereferencegroupofnewborns,theexperimentalgroupbeforetheimplementationofneonatalhepatitisBprevention,comparedtwogroupsofnewbornssufferingfromhepatitisBpossibility.ResultsExperimentalgroupofpatientswithhepatitisB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referencegroup,P<0.05,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findingsareparticularlyimportantinthepreventionofneonatalbirthagotoHBVintrauterinetransmission,notonlyreducethelikelihoodofneonatalhepatitisBinfection,willreducetheprobabilityofinfection.

【Keywords】Newborn;HepatitisBmothertochildtransmission;Preventionwork

新生儿乙型肝炎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发的疾病,现对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研究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生的8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女性新生儿32例,男性新生儿52例,年龄在10d~1岁之间不等,两组新生儿父母在患病时间、乙型肝炎病史、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

将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在新生儿出生前就对其实施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作为实验组,在新生儿出生之前因不同原因引发不能足够估计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危害,未做好新生儿预防工作为参照组。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以及随访,获得新生儿健康情况以及乙型肝炎携带者数量,然后将数据信息整理成数据表格得出最终结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患有乙型肝炎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进行研究的84例新生儿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患有乙型肝炎的概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差异时结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患有乙型肝炎的概率是4.76%(2/42),参照组新生儿患有乙型肝炎的概率是23.80%(10/42),χ2=6.2222,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可能存在数周到六个月的潜伏期,亚临床过程为主要感染表现,新生儿出生时没有明显症状,起病比较缓慢,一般在1~6个月期间发生转氨酶轻度、持续性增高以及慢性抗原血症,在6~12个月的时候也可能检测出HBsAg的抗体。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后黄疽为主要症状,黄疽消退延迟、逐渐加深、退而复现为主要现象,也有可能出现食欲欠佳、发热等症状,然后呈现慢性肝炎的临床过程,此外也有可能表现出尿色加深,如茶色、巩膜与皮肤黄染等。母婴传播是说因宫内感染或者产道感染引发新生儿形成与母体相同的疾病,这种传播方式是从母体直接传播给下一代的,属于垂直传播,乙型肝炎就是这种传播形式,大约有3000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来源于母体,因此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妇十分担心产后新生儿也患病。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主要包括产时传播、宫内传播以及产后传播[1]。

预防宫内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对于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的产妇,需要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然后检测产妇HBsAg、抗HBs抗体、抗HBsAg抗体等均呈现出阴性的时候需要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于已经患有乙型肝炎的产妇来说,需要在产妇怀孕7、8个月的时候肌肉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2]。

预防产时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在产妇HBesAg、HBsAg呈现阳性时需要遵守消毒隔离机制,避免发生吸入羊水、新生儿损伤、产伤等现象,降低垂直传播的几率。

预防产后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为出生的新生儿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HBsAg、HBesAg、抗HBC等呈现出阳性的产妇不适合进行母乳喂养,乳汁HBV阳性也不适合母乳喂养。仅BsAg阳性产妇可以进行适当母乳喂养[3]。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参照组患有乙型肝炎几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孕期产妇若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者已经患有乙型肝炎,那么不论是出生后还是出生前都需要切实做好传播预防的相关工作,现今为出生24小时新生儿或者孕妇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高效价球蛋白是最有效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感染乙型病毒的几率,可以避免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4]。

【参考文献】

[1]张旭东.用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3):171-171.

[2]熊芳.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病毒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8):634-636.

[3]唐佳南.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探讨与预防[J].饮食保健,2016,3(1):233-234.

[4]高荷,杨宏伟,王玮等.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14(15):2274-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