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2010年儿童疾病谱排序分析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陇南市2010年儿童疾病谱排序分析及建议

杨建东1杨鑫1梁建新2

杨建东1杨鑫1梁建新2(1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746000;2甘肃省陇南市妇幼保健院746000)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061-0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陇南市2010年儿童疾病谱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指导儿童医疗保健提供可靠信息。方法收集全市2010年0-14岁门诊和住院就诊的315645例儿童患病资料,进行了疾病谱统计分析。结果疾病谱中列于前10位的疾病排序依次为,⑴上呼吸道感染(94167例,构成比为41.91%);⑵支气管肺炎(37596例,构成比为16.73%);⑶小儿腹泻(23778例,构成比为10.59%);⑷支气管炎(22365例,构成比为9.95%);⑸肠炎(16273例,构成比为7.24%);⑹扁桃体炎(11400例,构成比为5.07%);⑺消化不良(7442例,构成比为3.31%);⑻荨麻疹(4721例,构成比为2.1%);⑼营养不良(3825例,构成比为占1.7%;⑽口腔炎(3115例,构成比为占1.39%)。结论根据疾病谱分析看出儿童患病虽呈多样性,但前10位疾病中约占70%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约占25%为消化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是我市儿童疾病谱中常见病、多发病,应有针对性加强防范,从而减少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陇南市儿童疾病谱分析

为掌握全市儿童患病情况,分析儿童疾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及与相关因素、特点,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指导儿童医疗保健提供可靠信息〔1〕,从而强化儿童医疗保健服务。2011年我们对全市2010年0-14儿童疾病谱进行了排序分析,现将统计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全市各县(区)卫生局对辖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14岁儿童就医登记信息进行统计,由陇南市妇幼保健院汇总排序并进行了分析。

1.2统计学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以第一诊断按照ICD-10进行疾病分类统计。

2结果

2.10-14岁儿童前10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2010年全市0-14岁儿童前10位疾病数为224682人次,其中门诊197464人次,住院27218人次。全年0-14岁儿童总发病数为315645人次,前10位疾病数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71.18%。其前10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为:⑴上呼吸道感染(94167例,构成比为41.91%);⑵支气管肺炎(37596例,构成比为16.73%);⑶小儿腹泻(23778例,构成比为10.59%);⑷支气管炎(22365例,构成比为9.95%);⑸肠炎(16273例,构成比为7.24%);⑹扁桃体炎(11400例,构成比为5.07%);⑺消化不良(7442例,构成比为3.31%);⑻荨麻疹(4721例,构成比为2.1%);⑼营养不良(3825例,构成比为占1.7%;⑽口腔炎(3115例,构成比为占1.39%)。陇南市2010年度儿童前10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见附表。

陇南市2010年度儿童前10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

2.2疾病谱分析2010年全市0-14岁儿童前10位疾病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约占70%,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1.91%;消化道疾病约占25%,其中小儿腹泻和肠炎占17.83%。分析其原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本身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加之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不良环境因素等,易导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我市大部分县区属高山寒冷地区,又其到冬春季节寒冷干燥,室内生炉取暖,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时儿童衣着更换不及时,容易受凉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夫妇育儿经验不足,文化知识浅淡,喂养和保健知识缺乏等因素都可影响发病。消化道疾病中以小儿腹泻和肠炎为最常见,而且多见于夏季,其原因是夏季天气湿热,细菌容易繁殖,牛奶和奶具、水、食物均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家长、老师对孩子的个人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习惯教育重视不够引发消化道疾病。

3讨论与建议

3.1政府应强化对儿童保健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儿童预防保健水平当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儿童疾病谱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加儿童保健经费投入,充分调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积极性,将妇幼保健融入到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中,将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纳入当地儿童系统化管理中,从而提高儿童预防保健水平,降低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率。

3.2注重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做好儿童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妇幼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经常举办县、乡、村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强化县、乡、村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服务能力。妇幼专干要关爱儿童身心健康,引导儿童家长及儿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定期接受儿童体检及预防接种等服务。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对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上〔2〕。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和治疗,同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针对家长、老师和儿童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

3.3努力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发挥各级妇幼保健服务优势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是提供高质量妇幼保健服务的基础,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投向基层、投向妇幼卫生领域,逐步解决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要将中医药服务与预防保健服务相结合,积极推广中医药保健适宜技术,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探索拓宽妇幼保健服务领域,满足小儿不同年龄段的服务需求,全面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陈香礼.2000-2005年28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0(15):549-551.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