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某色日打

(昭觉县中彝医院四川凉山61615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0月起到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取9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9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0例黄闸采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患者的胃粘膜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能够促进患者胃部腺体再生,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00-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发病时间长、容易复发、难治愈、容易发生癌变等特点[1]。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发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0月起到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取9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这95例患者当中,排除了病理活检检查未胃部癌变或者疑似癌变的患者,排除了合并有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了精神病患者。这9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痛、胃脘痞满、嗳气以及纳呆等,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这9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

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42±2.65)岁,病程为7个月~24年,平均病程为(7.34±1.21)年;

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45.13±3.42)岁,病程为6个月~23年,平均病程为(7.82±1.36)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即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以及兰索拉唑三种药物联合口服,其中甲硝唑400mg/次,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200mg/次,每日两次,兰索拉唑30mg/次,每日两次。对照组的45例患者均进行连续一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12g的白芍和赤芍、20g的茯苓和柴胡、14g的炒白术、半枝莲和泽泻、20g的丹参、15g的北沙参和南沙参、12g的白蔻仁、6g的黄连、檀香、甘草和半夏。其中脾胃虚弱患者可增加适量升麻和黄芪,对于胃阴不足患者可增加适量的百合、麦冬,对于胃寒患者可增加适量的附子、干姜,对于胃粘膜水肿患者可增加适量薏苡仁、猪苓,对于肠化生患者可增加适量土茯苓和黄芪,对于胃粘膜充血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败酱草、蒲公英以及鸡血藤。观察组的45例患者根据上述药方将其煎熬后服用,煎熬时加入500ml的水,每日1剂,每次煎熬2次,分早晚两次服用,与对照组一样,观察组的45例患者也进行连续一个月的中药煎服。

1.3疗效判定

本次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判定方法如下:

治愈:病理检查显示患者的胃粘膜炎症显著消退,患者胃部腺体萎缩和肠化生状态恢复正常;

显效: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病理检查显示患者的胃粘膜炎症减轻,患者胃部腺体萎缩和肠化生状态有所恢复;

有效: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好转,病理检查显示患者的胃粘膜炎症减轻或者患者的胃部腺体萎缩和肠化生状态有所恢复;

无效: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病理检查显示患者的胃粘膜炎症无变化甚至加重,患者胃部腺体和肠化生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2]。

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疗效差异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一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当中,治愈的有12例,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11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为82.22%;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当中,治愈的有16例,显效的有17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表所示。

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病当中的一种,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有多种病因导致患者的胃粘膜发生炎症或者胃部腺体发生萎缩性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最终会导致患者的胃粘膜变薄、胃部腺体萎缩、胃粘膜上皮发生肠生化等[3]。

中医病理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患者的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以及胃阴不足导致患者的脾胃出现失调现象,从而使得患者的机体对食物的储存、消化等功能减弱,最终造成血气淤滞、热毒侵袭。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中草药调节患者的脾胃,最终通过中草药对脾胃的调节达到健脾胃、补气血、通血化瘀、活血通气和恢复脾胃的效果[4]。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患者的胃粘膜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促进患者胃部腺体再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健康.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3):944.

[2]胡跃军.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8):158-159.

[3]刘章旭.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11):158-159.

[4]易小琴,黄晓汕,田青.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