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人文关怀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体会

王英

王英(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

【摘要】妊娠和分娩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分娩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和健康,将分娩看成一种病,按医疗护理常规护理使分娩成为一种孤独、痛苦、恐惧的过程,加上分娩的风险性,使社会对分娩蒙上了一层恐怖、危险的阴影。本文通过论述产科正常分娩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人员应用人文关怀来消除患者心理反应的措施,帮助母亲安全、幸福地将一个新生命带到世界上来,保障母婴安全、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

【关键词】人文关怀正常分娩体会

“人文关怀”是一种哲学伦理学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人的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力,重视人的个性,关注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求,它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精神的关照,体现在护理上就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护理,一切均以患者为核心,尊重患者的生命。随着产时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已逐渐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精神心理因素,并针对心理因素进行人文关怀可有效降低难产率、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因此人文关怀在分娩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1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

1.1恐惧紧张心理分娩虽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由于缺乏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初产妇,对宫缩、见红、破膜、害怕紧张、不知所措、不吃少睡、怕痛、怕出血、怕胎儿意外、怕受两茬罪,“生不下来再剖宫产”,还不如挨一刀痛快,加之产房陌生的环境,身边没有亲人陪伴,使产妇对分娩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理。

1.2焦虑心理在分娩前处于焦虑状态,切盼分娩,但又对分娩有恐惧,甚至对家人的关心不接受,显得不耐烦,甚至拒绝,高龄初产妇顾虑最多,担心难产,担心胎儿有畸形,怕有生命危险,产房频繁的噪音,加之产妇自身的恐惧以及宫缩逐渐变频和增强,引起身体疲乏,往往有剖宫产倾向。

2措施

2.1消除患者紧张害羞心理:在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尊重患者,并对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师及护士等,从而消除产妇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对于那些未婚先孕的患者,护理人员则更要注意言语和表情,因上为此外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十分敏感,稍微的言语过激等,都会使她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此外,护理人员还要给产妇以精神上的鼓励,确保患者的情绪稳定,便其能以坦然的心理来接受正常分娩,确保其顺利分娩。

2.2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护士或助产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患者要同情和理解,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给予耐心解答,要告知患者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正常分娩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康复治疗,护士或助产士要经常与患者接触,了解其思想动态,进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多安慰和鼓励患者,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的性质、程度、治疗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相关情况,需保密的向家属解释清楚。

3为产妇提供舒适、温馨、清洁、宁静、安全的待遇及分娩环境

室内环境最好取暖色,温度、湿度适宜,墙壁上不是粘贴着语言生硬的工作守则,而是带着天使般微笑的婴儿照片,或者是可以传递母爱信息的宣传图板,室内环绕着舒缓、轻柔的音乐,有可自动调节的产床,专为产妇设计的步行车,有宽大、舒适的家属休息区,以及良好的卫生设施,向其讲解科学的接生法、高素质的医生及助产人员,劝其不用担心、放松精神,对待害怕疼痛的,除了对其关心体贴外,主动与其交谈,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疼痛的原因,这种疼痛是子宫收缩所引起,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进展,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下腹部及腰骶部按摩,并在宫缩时与她谈话,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劝其不要哭喊,哭喊时本人是消耗体力,对其他产妇也是一种不良刺激,影响产程进展,针对哭喊不止的产妇,及时排除产科异常情况并采取分散注意力,改变错误认识等方法,调整产妇情绪,消除对产痛的恐惧,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使其心情愉快地迎接分娩。

4提高认识、融洽关系

护理人员对产妇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亲切耐心地安慰产妇,在观察产程中,对待产妇提出的问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说话时要和蔼可亲,以得到产妇的依赖和支持,增加产妇对医护人员所交待病情和解释问题的信任程度,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严密细心的观察产程进展及产妇和胎儿安危情况,检查时动作轻柔,并将进展情况告诉产妇,增加分娩信心。

5指导饮食,保持体力

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产妇食欲不振,进食少、体力减退,能量供应不足,造成宫缩乏力、滞产等一系列病变,为使产妇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应鼓励产妇少量多餐,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对因宫缩而拒食的产妇,应多加安慰,鼓励进食,耐心喂食,对个别发生呕吐的产妇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对高张型宫缩乏力的产妇给予镇静剂,鼓励其休息,养精蓄锐,在第一产程时,宫口开的不大,胎膜未破,无产科异常情况时,可让产妇在地上走动,告诉产妇宫缩是不要向下用力,每1-2h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影响子宫收缩及先露部下降,进入第二产程后,指导产妇向下用力的动作,加速产程进展,在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对产妇点滴的配合及进步,给予肯定及鼓励,第三产程产妇由于兴奋或对婴儿性别的期待而失望时,陪伴并共同分享产妇的喜悦,对新生儿露出失望的父母应给予正面的安慰和引导,并进行早接触、早吸吮,目光接触可促进母子间的感情。

6体会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母亲具有天生的能力来完成,胎儿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分娩过程中,一方面要有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产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后者是目前产科服务模式的薄弱点,人文关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技巧,做好产时心理保健,尤其使产妇在了解分娩方式及其利弊,了解分娩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分娩过程中的医疗人文关怀的目的,消除对分娩的紧张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针对产妇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人文关怀”的理念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让其明白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树立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增强其良好的条件反射,消除思想顾虑,从而避免了那些对分娩恐惧无知、自相纷扰而造成人为的难产,使其在分娩前做好生理、心理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然分娩率。因此,通过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分娩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苟文丽,吴连方.分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56.

[2]乐杰.妇产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5-96.

[3]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0(11):878-880.

[4]王玲,王爱华.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