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息训练在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谈气息训练在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覃丽娜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文化馆546300

摘要: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少儿学习的特点和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他们的气息训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少儿声乐教学质量。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气息训练在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气息训练,少儿声乐教学;措施分析

引言:俗话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学习唱歌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就是正确运用气息,尤其是少儿来说更是如此。该时期是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声带相对来说比较稚嫩,墙体较小,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练声方法,就会阻碍孩子的声乐成长之路。所有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少儿声乐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气息训练的是否正确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对少儿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气息训练给与重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1.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在现阶段少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声乐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地位,由于孩子比较活泼自信,存在较强的好胜心,在声乐课堂上甚至有部分孩子会一味追求大声、追求高音进行声嘶力竭的演唱歌曲,这种不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伤害到孩子们的声带,对学习声乐的生理基础进行破坏外,还会导致少儿对音乐美感以及鉴赏能力带来影响。所以声乐教师应该有责任对孩子正确、耐心的指导,帮助它们能使用比较正确的歌唱方式掌握相应的歌唱能力,另外还能帮助少儿具备基本的歌唱知识。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气息训练,纠正少儿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病,这样能引导他们在学科的发生以及呼吸练习的基础上提供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为少儿声乐教学提供相应的服务,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2.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气息训练的作用分析

对于发声而言,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系统,但是气息属于发声唱歌的原动力,如果没有气息,就不能将歌曲唱好。一首作品的艺术处理。例如:快、慢、强、弱以及欢快等情绪方面的变化,都要较好的运用气息。在日常生活中呼吸时,伴随着每次的吸气,胸腔肋骨就会得到不断扩展,会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到肺部,并且在呼气的过程中,胸腔就会塌下,还会伴随着收缩。但是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其呼吸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区别的,由于演唱时需要更多的空气支撑比较长的乐句,另外要把声音传的更远。这些理论对于少年儿童是较为复杂的,所以教师要对基本的方法进行掌握,同时在实际还要灵活运用。

3.气息训练在少儿声乐分阶段教学的运用

少年儿童的发声器官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成熟,4到6岁的孩子属于初期儿童,不管他们的猴头,还是声带,只有成年人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胸腔比较小,呼吸浅,大部分都是用头声进行发声,音色比较甜美、纯净。但由于声音单薄,音域也较为狭窄,只有六度到八度作用。该时期不能做过多的训练,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声带娇嫩,如果不注意的情况下,就会给孩子带来硬性伤害。所以教师和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播放一些他们比较喜欢的儿歌,对乐感要重点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才能为日后声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学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要放松站立,两脚应该分开,并且要和肩同宽,对上述动作保持好后,在使用鼻子慢慢呼吸,气息就能均匀缓慢的呼出,但是让4到6岁的孩子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的气息较浅,压力小,所以教师应该耐心引导,细心讲解,平时还要多做一些示范。例如:在对该年龄段少儿选择歌曲的过程中,要选择富有情趣,还能激发少儿学习兴趣的歌曲,如《两只老虎》这首歌曲为例: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这种声乐作品能引导少儿在欢快的情绪中精神高度集中,同时还对他们生理发生机能充分调动,孩子们一般都会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大方的演唱歌曲,还有的孩子会发出刺耳的声音,这时需要教师要及时的给与提醒,正确引导怎样做才是好的听的声音。

7到9岁的孩子属于中期儿童,他们的身体发育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也是最有特点的时期,7到9岁的孩子大概是三年级以前的阶段,还没有到青春期时期,这个时期的唱歌器官发育缓慢,儿童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发生位置由原来的头声逐渐过渡为胸腔的发声。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发出比较大的音量,音色明亮,但是容易出现嘶哑。另外由于气息变足,音域也会进一步增加到十度左右。这个阶段是学生掌握正确呼吸方法的主要时期,在吐“咝”的气息练习的前提下,还要做一些跳音练习,这样做的目的能进一步提高横膈膜的弹跳能力。例如《娃哈哈》这首歌作为练习,还可以将《歌声与微笑》“明天明天这首歌,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洋天涯”中跳跃的节奏,在唱歌的过程中横膈膜就会自然张开,这样就实现对歌曲呼吸的要求。

总的来说,少儿时期最美好的声音应该表现在以下内容:首先清澈干净,同时还没有浑浊的声音;其次比较丰满优美,声音轻快;再次从口腔前发出的带有共鸣的声音;最后比较容易唱出和谐的多声部的声音,这种儿童唱歌的声音,不仅能结合需要唱出必力度的优美声音,同时还能高出持续的、比较弱的声音,能提高少儿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少儿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气息训练就会显得比较重要,所以教师要加强培养少儿的气息训练,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能较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促进声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前程.浅析少儿声乐教学中音域问题的解决[J].黄河之声,2018(02):102.

[2]谭水清,韩波.声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J].艺术教育,2016(05):72-73.

[3]陈芳芳.谈少儿声乐教学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学生的自信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381.

[4]范增.浅析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J].大众文艺,2011(03):256.

[5]秦莉.浅谈形象画在少儿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云岭歌声,2005(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