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的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转化后进生的技巧

冉湛祥

重庆市丰都县栗子乡初级中学校冉湛祥

【中图分类号】G239.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73-02

俗语说得对”十个手指有长短”。相对而言,学生之间,有时也会出现发展不平衡。作为班主任要对全体同学负责。就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教育好后进生,对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培养“四有”公民,对维护社会安定,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纠正和改变后进生被扭曲的心灵和不良习性,唤起他们对人生未来的希望之光。班主任不仅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还需要端正教育思想,讲究工作技巧。

一、坚持一个“析”字

马克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而且矛盾具有特殊性。就是要求我们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对后进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对他们具体分析,才有可能真正转变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学习后进生,品行后进生,品行、学习后进生,然而就其变差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原因之一: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学校、老师、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起了变化,有些学生顺应能力不强,在心理、行为上都不能在短时间里与适应。比如有些同学觉得中学老师不象小学老师那样盯得紧,觉得升入中学后不如升学前那样高度紧张,就产生了轻松感。以致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思想行为的要求。于是他们的违纪现象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产生了,一段时间后转化成了后进生。

原因之二:是初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一岁至十五岁之间,在这少年时期,他们具有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但又在相当大程度上对家长、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存在依赖性;他们自以为是大人了,什么都懂,但在言行上又常常表现出幼稚片面、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实践表明,一些初中生正是在这些矛盾中逐步沦为后进生的。

原因之三: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在这新时期,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提供优裕的生活环境,因而一定比例的学生就滋生了贪图享乐、怕劳动、不关心集体等不良品德,又抵制不了外来腐蚀,便逐步成为后进生。

此外,班主任、科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得法乃至错误,社会、家庭存在某些不良环境等。也是一些学生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每一个后进生,须作全面分析。我们既要看到他们表现不良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还有某些优点。同时,作为班主任还要教育班上的学生对后进生进行全面分析。只有对后进生进行一分为二,才能针对他们表现不良的一面给予有的放矢的教育,从他们的闪光点出发,树立他们接受教育的信心。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后进生本人全面分析自己,培养学生的“内省力”。引导他们跟同班同学比较,比较自己的优缺点;引导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己的是与非;引导他们从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效果来了解“自我”。从而使后进生在“内省”中能实实在在地认识自己的存在与价值,产生了改正错误向优点转化的巨大的“内躯力”。

二、本着一个“全”字

初中教育既是义务教育,又是基础教育,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全程负责。

1、所谓全体负责,就是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负责。每个后进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者又有教育好他们的义务。如果班主任等只在优生身上用力,而置后进生于不顾,那就是失职和犯罪。“对全面负责”,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老师偏爱优生,搁置、甚至厌弃后进生,其直接后果是使一些后进生更落后,甚至组成后进生群体,危害班级、学校和社会。因此,我们应尽一切努力,管理、教育好后进生,这不仅是对一个后进生、一个家庭、一个班级负责,更是对社会和祖国未来的负责。

2、所谓全面负责,就是对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负责。由于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导向,以及目前在有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轻副科的现象,因而对后进生的教育极为不利。有些老师、家长一味地伸手向学生要分数,致使相当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干脆逃学成为后进生。就连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容易在分数面前骄傲自满,在思想品德方面放松对自己要求,甚至误入歧途。因此,要培养更多的“四有”公民,就必须吸取以前的教训,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利用科学发展观,对学生全要负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所谓全程负责,就是对学生的负责不是短期的,而是久远的。培养下一代公民,是百年大计,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我们要根据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精神,对学生实施教育,这对后进生教育同样适用。在教育活动中,有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觉得后进生难教,就对他们不作必要的合理要求,甚至只要求在课堂上不影响他人、在班上不闯大乱就行,一且出现违纪现象,就写检查书,被体罚或被驱逐。这些做法,不仅违法,更会不同程度的危害学生的学习,危害学生的心灵,在培养他们成为合格公民方面将产生现实和深远的负效应。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是不相容的。我们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教育好后进生,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总之,坚持“三全”思想,是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现代化建设大业交给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转变后进生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出于一个“爱”字

在不少人的眼里,后进生总没有优生那样讨人喜欢,他们是校园里的“丑小鸭,是班级里的累赘。老师们谈到后进生头疼,家长们说起后进生焦急,但仅如此是无济于事的。那样动辄训斥,冷嘲热讽,体罚或变相体罚,更是目无法纪的行为。首先要的积极办法,就是给他们献上一颗爱心,实践表明,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沟通感情。在班级中,班主任如何与后进生相处,往往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倘若对后进生的心理不了解,以不适当的方式对待他们,师生之间难免会造成彼此间的隔阂甚至对立。为了加深对后进生的了解,从而有效地对他们实施教育,教育者必须与后进生沟通情感。但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又不是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后进生的心理素质极不稳定。他们有时有过强的自尊心,有时又有过强的自卑感。后进生在与老师的接触过程中常存在有戒心,生怕被老师抓住把柄而被批评。因此,老师首先必须信任学生,以期赢得学生的信任。其次,老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觉得老师是自己的诤友和指路人。再次,老师与学生必须坦诚相处,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有“共同语言”、有可亲之处。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以情感人,意欲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通情才能达理,达理才能导行。与后进生沟通感情,可以说是做好后进生转变工作的首要一条。

2、真心爱护学生也是实施爱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表面上看,不少后进生似乎逍遥自在,满不在乎,实际上内心是很空虚苦闷的。对此,我们必须从后进生言行神态的变化中,随时捕捉后进生心灵信息,发现后进生的实际问题,真诚地雪中送炭、关怀备至,这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某生平时对已要求极不严格,上课不守纪律,常与老师顶撞,课后追逐打闹,平时爱说脏话、假话……家长对他没办法,不少老师见他也直摇头,最后终于因跟着别人偷一辆自行车而被送到派出所。但班主任我并未因此而厌弃他,而是主动到派出所看望并开导他,他当时就泪流满面,羞愧地说:“老师,我真对不起您,在这种情况下您还来看望我,真是比我父母还亲啊!我一定要重新做人,不辜负你对我的一片爱心……”,回校后,他变得很快,不但用功学习,而且还做了不少好事,最终他以优秀的成绩考进重庆医科大学。

四、注重一个“导”字

所谓“导”,即启发诱导。后进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事理,不能明辨是非善恶,以致沾染上一些坏思想、坏习气。这就要求我们对后进生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其特长,并严格规范训练。

1、坚持革命理想教育。后进生常常思想上没有正确方向。行为上没有正确准则,学习上没有正确目的,整日昏昏沉沉,有的到武打英雄中寻觅偶像,有的到电子游戏机前寻找欢乐,有的则到无聊的活动中求得解脱。因此,对他们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十分必要。邀请有理想的人讲理想,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召开主题班会等。则又是进行理想教育的好形式。

2、坚持耐心说服。后进生一般错误较多,且常有反复。因此,班主任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通过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清是非,而不要以势压人,更不能以力服人;要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的事实、性质、根源和后果,而不要讲空道理、简单化;要反复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而不要操之过急、丧失信心。人非草木,功到当成,只要耐心说服,后进生是可以转好的。

3、进行正面教育为主。后进生内心也希望别人能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希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只是苦于在通常情况下“求之不得”。我们要掌握他们的这种内在要求,恰如其分地给予鼓励、表扬。比如可在班上设立单项进步奖,对后进生一视同仁,让他们也享受荣誉。不但获奖者名单在班级公布,并且还通知家长,使后进生在鼓励和表扬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形成好的思想品德。

4、充分发挥后进生的长处。古人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我们对后进生的启发诱导,也要长其善而救其失。比如有的后进生有美术、书法才能,那就让他主办黑板报;有的后进生有文体之长,那就让他为班级出力、为学校争光。这既能发挥后进生的内在潜能,也为他们充分提供认识自我、展现才华的机会,把他们充沛的精力用到正道上。

5、严格规范训练。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是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强调对后进生进行理想教育,要以说服教育、鼓励表扬为主、充分发挥其特长;但也不能放松对后进生行为规范的严格训练,否则前面提及的教育方法也只能是空洞的“花架子”。对后进生的规范训练可用逐步提高法。比如训练一个后进生“与人处事”的规范,可先训练其不打架骂人,再训练他的团结同学,最后再要求他助人为乐,这种方法既符合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又简单而切实可行。不过,对后进生的这种训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甚至会出现反复,教育者对后进生训练又必须是严格规范的,持之以恒的,只有对后进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不懈的训练,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五、落实一个“补”字

所谓后进生,即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缺陷的学生,教育者在对其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具体扎实地帮助他们填补这些缺陷───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否则,虽有上述各种教育活动,仍难免功亏一篑。

1、思想品德差的就补思想品德课。对怕劳动的进行劳动观点和实践教育,对怕艰苦的进行艰苦奋斗观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不诚实的进行忠诚老实的教育,对守纪差的进行法纪教育等。

2、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就补上良好学习习惯课。一般说来,后进生上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善做听课笔记,课后不复习、不认真完成作业。这就要帮助和训练他们,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不得法的就补上学习方法课。后进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学习方法不好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给以学法指导。使其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4、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就补基础知识课。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是不少后进生的致命弱点,对此,老师还要具体、热情地帮他们补课。只有他们把握了基础知识,能跟班听课,会做作业,从而成绩也有所提高的时候,他们才有信心和兴趣把学习坚持下去。

总之,只有落实一个“补”字,转变后进生才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