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评价

都鹏

都鹏

济南市公路管理局山东25001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客运量不断加大,交通运输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加大交通运输业的扶持力度,并将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农民群众也建立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高速公路是主要服务于汽车类的交通设施,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经济适应性;评价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处于国家交通运输部门核心的公路部门,应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制定系统完善且适用性高的经济管理模式,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公路工程建设总体造价的合理性,促进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快我国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分析高速公路管理的主要模式

中国高速公路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并没有保持一致的统一,在实际的表现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管理模式:

1.1从分散到统一的集中化管理模式

有的地方采用的模式是由省级政府工作人员确立的监管与决策模式,通过公司开展资金的筹集活动,由市政府制定相关的建设方案,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四分开,其实施的是统一化领导。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办事,促进了公路建设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但与此同时,也会发生一些不利问题,比如过去使用的指挥监管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再有,关于公路的建设,企业和政府最初目的不一致,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政府的目的则是出于对社会公益的考虑。可见,两者间所要完成的任务完全不一致。

1.2通过使用事业方式统筹现代高速公路管理模式

这种方式的运用符合目前我国金融整体环境,通过使用政府信用,用较少的融资成本获得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另外,非盈利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区域之间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有助于杜绝管理过于多元化问题,有助于推动贯彻落实行业内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但这一模式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实行统一借贷统一归还的模式,不利于社会资金的广泛利用,不适用于事业型管理模式,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政事不分、自我监督等问题,导致管理的效率降低。

1.3集中部分的企业化公路管理模式

例如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大部分都是由建设发展川高总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其中包含了建设施工过程的管理、建设成本资金的筹集、公路养护等多项职能。这种管理模式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川高公司隶属于省交通厅直接管理,因此川高公司在管理建设中具有一部分行政管理权利,比如公路路政管理、建设监督管理等,简单理解就是把事业发展型公路管理模式的性质改变成企业化管理。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对公路的管理与控制。

1.4从分散向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以江苏

省为代表,江苏省高速公路使用的是“省领导小组决策和监管、企业融资、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指示建设”的模式,逐步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四个方向分开的局面。这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的内部专业分工,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效率。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高速公路指挥方式还是采用传统模式,不符合现代社会市场的需求;第二,建设单位过多的追求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高速公路在社会公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高速公路承办单位从属于省政府,在交通运输行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分析与评价

公路交通运输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对公路投入比例不断加大,使得公路建设有了更好的发展,从管理经济发展情况及发挥公路功能的角度上看,推动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公路建设及有效使用具有现实意义。

2.1公路管理和经营模式的经济适应性综合评价值较低

造成该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我国高速公路目前仍旧处在快速建设阶段,随着路网规模不断拓宽,给运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管理模式还缺乏统一性,通过实践经验而制定的各类管理模式有利有弊,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管理主体、责权划分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停滞不前、需花费较高的管理成本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毫无推动作用。

2.2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分析

主要对公路的经营与管理状况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处理指标的原始数据,研究分析评价指标常用原理。以小数值为输入指标,以大数值为输出指标。如此一来,输入指标就涉及了公路建设中的负债情况、公路经营管理结构数量、营利性公路收费方面的内容。输出指标涉及了公路通车里程、公路建设资金、公路收费的收入方面的内容。综合实践得出,我国公路经营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综合评价值不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公路工程建设在我国起步不久。随着交通网大面积覆盖,给公路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且涌现了多样化的公路管理模式,但所有模式均有不足之处。有的区域运用政府统一领导模式、集中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该模式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有效保证了管理效率。有的区域以公司模式为主,为收费经营型公路提供了优势,有助于资金的筹集。但是公路建设过程中,负债问题严重,致使公路管理无法实现统一化,降低了管理效率。有的区域以事业统筹管理模式为主,运用该模式会增加资金投资压力,不利于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

2.3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经济适应性

对于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言,公路网目前已形成并运用,增强服务水平及管理效率,成为了现阶段东部地区公路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应做好引导与规范工作,贯彻落实集中化的企业经营模式,切实保证公路具有较高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目标。对于中西部地区,依旧担负着艰巨的公路建设任务,其公路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建设资金缺口,获取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运用事业统筹模式,保障建设资金有效筹集,出于对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考虑,合理运用集中化的企业经营模式。

2.4综合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

综合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不同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快,因此,高速公路网络结构也初见模型,但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效率。统一集中的管理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实现高速公路服务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

结语

对高速公路进行经济适应性探究,有助于体现交通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同时体现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通过实践证明,现代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改善交通运输道路的滞后性,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同时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向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勇.论中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18,7.

[2]马书红.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客观模糊评价.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18,1.

[3]刘奕.基于DEA模型的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策略毕业论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7.

[4]康彦民,魏连雨.公路交通的适应性及其评价技术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10,1.

[5]王佳.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J].经济视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