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心理学在我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药学心理学在我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陈爱军

陈爱军(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437300)

【摘要】目的门诊药学人员如何利用药学心理学开展药学服务。方法结合本院门诊药学人员指导患者用药实例和患者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药学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存性,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效应。结论应用药学心理学可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药学心理学心理疏导作用药学服务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24-02

随着药学服务的不断发展,利用药理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在药学服务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医院药学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一、药学心理学的来源

药学心理学这个名词是在1979年由欧洲药学界的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

二、药学心理学在我院门诊药房窗口的应用

门诊患者病例繁多,用药范围广,我院门诊药房的药师通过每季度收集门诊患者药物咨询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门诊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摸索患者的就诊心理。患者的心理类型与患者的个体特征有关,如性格、情绪、经历、文化等。各年龄段的患者用药的心理各有差异:

1、儿童用药:由于儿童对服药普遍存在畏惧心理,药师必须仔细地对儿童家长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1],让他们放心地配合治疗,及时给孩子用药。笔者在药物咨询服务中接待过一位3岁儿童的家长,每当她的孩子遇上感冒发烧时,就来门诊“打吊针”,认为吃药不如打针效果来得快,后经过耐心地向其解释儿童的普通感冒发热不需要大量用药,更不必“炮弹打蚊子”似的随便使用抗菌药物,向她解释口服药物和静脉点滴给药的利与弊,使这位家长改变了以前的错误看法。

2、中年人用药:中年人正承受着家庭和事业的多重压力,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为烦恼、心情紧迫等,他们求医心急,希望药到病除,用药一旦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很容易对药效产生怀疑,甚至放弃治疗。曾有一患抑郁症的中年女性诉说服用医师给她开的黛力新片近5天了,似乎感觉不到什么疗效,我们在药学服务过程中告知她抗抑郁药起效慢,一般1—2周才能显效[2],让她继续服药治疗。对于这类患者,药师应根据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向他们介绍药物的作用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让他们以平常心地对待病情,很好地配合用药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3、老年人用药: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多表现为求快求好,盲目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多数不按时、定量服药,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感,就会自作主张停药或要求换药。曾有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反映无法忍受服药后由该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性头痛,我们告诉他使用该药物应由小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药量,头痛的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很多老年人因为患有类似的疾病,如冠心病、支气管炎等,他们会“同病相怜”地聚在一起讨论、介绍用药,甚至盲目相信广告媒体宣传的所谓“特效药”,其实这些是非常危险的盲目用药。药师要熟悉老年人患者的用药心态,根据他们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因人施教[3],运用药学知识指导他们合理、安全用药。

三、药效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体会

在日常的药学服务工作中,首先要求我们药学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药学、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药师在清楚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给患者一定的心理治疗。药师不但要耐心正确解答患者的各种用药疑问,还要积极给患者心理辅导,如表现出对患者疾病的同情,由此而创造一种倾述的环境,获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药学心理学服务,从而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和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这对于扩大药师职业的影响力,提升药师的地位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艳.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14(4):1310.

[2]张小惠.肖彤云.药物与心理疗法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对照研究[J].医学心理学杂志,2005,2(1):35.

[3]庞晓军.医院药师进行药学服务的心理学技巧的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