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

吴宣(通讯作者)汪家淑

(武汉市七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目的:探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曲美他嗪的临床价值,且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拟行急诊PCI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43例,行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共43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CI、CO、SV、LVEF等指标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LA、LV、LVEDD、LVEDVI、LVESD、LVESVI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显著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及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作用有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曲美他嗪;心功能;左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36-02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PCI术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效果已获广大临床的认可[1]。但该治疗易导致血管内膜局部受损及炎症反应,从而使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心肌受损。为了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我们取本科室接收的拟行急诊PCI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曲美他嗪用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拟行急诊PCI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标准:(1)均满足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均≤12h;(3)均满足相关治疗指征;(4)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过PCI治疗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合并急慢性感染者;(4)LVEF低于40%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43例患者,包含男性30例,女性13例;最低年龄者44岁,最高67岁,平均年龄(57.13±10.89)岁。治疗组共43例患者,包含男性31例,女性12例;最低年龄者45岁,最高69岁,平均年龄(57.61±11.29)岁。两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43例患者确诊后均常规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脂类药物用药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确诊后接受与参考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急诊PCI术前7d时给予曲美他嗪片(生产企业: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469)20mg经口服用药,每天服用3次。连续服用12周。两组患者均施行急诊PCI术治疗,按照临床常规操作进行。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Simpson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SV、CI、CO、LA、LVEF、LV、LVEDD、LVEDVI、LVESD、LVESVI等指标。(2)NT-proBN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且以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若P<0.05即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CI、CO、SV、LVEF等指标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LA、LV、LVEDD、LVEDVI、LVESD、LVESVI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显著更低(P<0.05),如表。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变化快、致死率较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2],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急诊PCI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可迅速、充分的开通患者的梗死血管[3~4],但实践表明,急诊PCI治疗时,球囊、导管、导丝及支架操作等无法避免的会损伤局部血管内膜及引发相应的炎症反应,以上均可导致心肌产生一定的损伤,使心功能及心肌结构出现变化。

曲美他嗪是临床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其可使心肌能量代谢经脂肪酸β氧化转化为葡萄糖氧化,促进心肌代谢的改善,且缓解缺血再灌注时时的心肌代谢与酸中毒。同时该药物该可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降低内皮素-1与自由基的释放,对内皮细胞进行保护,缓解心肌细胞受损,进而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缓解左心室重构[5~6]。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CI、CO、SV、LVEF等指标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LA、LV、LVEDD、LVEDVI、LVESD、LVESVI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显著更低(P<0.05),这提示该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及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刘丹,徐敏,李杰等.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3942-3943,3944.

[2]徐广.经皮冠脉介入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5,19(11):2203-2205.

[3]李红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1):60-61.

[4]张刚.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357-1359.

[5]裴玮娜,谢瑞芹,崔炜等.曲美他嗪与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干预作用的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256-260.

[6]高晖,谢芳元,张清等.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563-56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