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无为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3

2015—2017年无为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伍晓民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安徽芜湖238300

【摘要】目的:对无为县生活用水水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掌握。方法:根据《安徽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对安徽省无为县内所有乡镇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每个监测点均各检测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每次对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均进行采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结果:3年来,共检测个61工程,全部为集中式供水,共采集水样840份,有效水样822分,水质合格率为59.7%,其中出厂水的水质合格率要高于末梢水,丰水期的水质合格率相较于枯水期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指标为总大肠菌群,为80.4%,菌落总数其次,为84.4%。结论:无为县居民生活饮用水中,合格率最低的为微生物指标,介水传染病发生的风险较高,相关部门应当对当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问题进行高度重视。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卫生指标

【Abstract】Objective:TograspthewaterqualityanddevelopmenttrendofdomesticwaterinWuweiCounty.Methods:Accordingtotherelevantrequirementsofthe"WorkingPlanforDrinkingWaterSanitationMonitoringinAnhuiProvince",thewaterqualityofdrinkingwaterwasmonitoredinallthetownsandvillagesinWuweiCounty,AnhuiProvince.Eachmonitoringsitedetectedthewaterqualityduringthedryandwetperiods,eachtime.Collectwaterfromfactoryandperipheralwatersamples.Accordingtothe"SanitationStandardforDrinkingWater"astheevaluationbasis.Results:Inthepastthreeyears,atotalof61projectsweredetected,allofwhichwerecentralizedwatersupply.Atotalof840watersampleswerecollected,822effectivewatersampleswereobtained,andthewaterqualityqualificationratewas59.7%.Thequalifiedwaterqualityofthefactorywaterwashigherthanthatoftheperipheralwater.Thewaterqualitypassrateduringthewetseason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duringthedryseason,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mongthetestingindicators,thelowestqualifiedindexwastotalcoliformbacteria,whichwas80.4%,andthetotalnumberofcolonieswas84.4%.Conclusion:InthedrinkingwaterofWuweiCountyresidents,thelowestqualifiedrateisthemicrobiologicalindex,andtheriskofwaterborneinfectiousdiseasesishigh.Therelevantdepartmentsshouldpayhighattentiontothequalityofdrinkingwaterinthelocalarea.

【Keywords】Drinkingwater;Waterquality;Sanitaryconditions

引言

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不合格的生活用水会严重的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不断加大饮水工程的建设力度,集中式供水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为了对无为县的生活用水水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掌握,分析了2015~2017年的无为县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1.1.1监测范围

根据《安徽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对安徽省无为县内所有乡镇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工作。

1.1.2监测点设置

在每个被监测的乡镇中建立3~5个监测点,在监测点选择饮水安全工程以及集中式供水,如果乡镇无集中式供水单位,则采集2份分散式供水。

1.2监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均检测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对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均进行采集。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1.3监测指标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质样本的18项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色度、浑浊度、硬度、pH、铁、猛、硫酸盐、氯化物、臭和味、总大肠菌群、总菌落数、耐热大肠菌群、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砷、氟化物、肉眼可见物、耗氧量、硝酸盐共18项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1.4评价标准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大型集中式供水按照该标准中的表1的标准进行评价,小型集中式供水按照该标准中的表4的标准进行评价,表4中缺少的指标以表1为标准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标准:合格:水质样本的18项指标全部合格;不合格:水质样本的18项指标中有任意1项或以上不合格。如果水质样本的18项指标检测不齐全,则该水样不纳入综合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水质总体合格情况

2015~2017年全县共检测水样840份,均为集中式供水样本,其中有18份水样检测不齐全进行数据剔除,实际计算水样为822份,其中合格水样491份,合格率为59.7%。详见表1。

表12015~2017年无为县水质总体合格情况

2.3水质检测指标合格情况

水样水质的监测指标来看,其中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最低,为80.4%,其次为菌落总数,为84.4%。此外,从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等单项指标来看,丰水期的合格率相较枯水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提高能够为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我国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工作进行了高度的重视,全国各地都加快了水质监测相关体系的建设。随着饮水工程的建设以及自来水的普及,我县已经基本实现了较广范围的集中式供水。但根据我县对2015~2017年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县的生活饮用水总体合格率为59.7%,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所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存在着有一定的问题,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证水质检验的结果准确、有效,就必须要对现场采样、样本保存、运输以及检验程序和结果审核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进行现场采样时,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测试仪器、并保证监测点的设置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取样时,要对样本的取样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样本进行编号,盖紧外盖,放于专门的容器内进行保存、运输;在进行样本的检验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来进行,避免对样本造成污染,或者对样本中的成分分析造成影响,在样本检测完成后,要将样本再次保存,以便后期复核;对于检验结果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剔除具有明显误差或者不合理的检测结果,保证所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而为水质评价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在生活饮用水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微生物指标超标,导致一些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供水工程规模较小,消毒设施投入不足,供水消毒不彻底导致的。而出厂水的水质合格率要高于末梢水,提示在自来水的输送过程中可能再次受到了污染;枯水期的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提示雨水、气候等会对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雨水天气对于微生物的繁殖是比较有利的。

我国的生活用水供给一般来自于地面的河流、湖泊以及地下的井水、泉水等,相较于的地面水来说,地下水源的环境相对封闭,且经过了岩层和砂砾的过滤,一般水质较好,微生物的含量也比较低。而地面水由于直接暴露与外界环境,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存在着大量的杂质、污染物以及微生物等,在加上各种农业、工业废水对水源的污染,如果集中供水单位对于水源的过滤,消毒力度不够就会严重影响生活用水的质量,导致居民的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在集中供水单位中常用的消毒方式包括臭氧、二氧化氯、漂白粉、液氯等,并应用消毒设备对水源进行消毒。通过这些消毒措施能够使水源中微生物大部分过被消灭,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集中供水单位都能够按照要求使用消毒设备和消毒手段,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集中供水单位存在偶尔使用消毒设备甚至不消毒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部分小型的集中供水单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类单位的资金和技术水平不够,或者为了节省成本,忽视了水质问题对居民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再加上水源在进入集中供水单位之前就可能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并在生活用水出厂后在输送过程中再次受到污染,导致水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大量存在,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为了使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能够得到提高,降低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就要重视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提高,通过加强对水源的卫生防护,建立多部门管理机制,完善消毒设施,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大对水质的监测力度,从而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合格率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艳龙,王志强,赵玉琳,等.安徽省2014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6(1):18-21.

[2]张艳,王毅,查涛.芜湖市2009~2013年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1):10-12.

[3]李克,宋玉芳,李纲,等.长兴县2012-2013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3):352-354.

[4]牛贵侠.安塞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19):3344-3346.

[5]姜松强,孙丽梅,赵瑞臻.2015年郑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10):78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