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溺水院前急救1例

姚丽华1曹晓艳1徐立琼1熊焰1向优先

姚丽华1曹晓艳1徐立琼1熊焰1向优先2

(1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利川445400)

(2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45000)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90-01

1典型病例

患者男,26岁,2013年8月18日下午3时许在三渡峡拦沙坝下的游泳池里消暑,不幸沉入水中。在好心人齐心协力的救助下,被救上岸的当事人昏迷不醒,完全失去知觉和呼吸。幸运的是,在游泳池的最前端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护士,她迅速赶到当事人身边,判断呼吸、触摸颈动脉搏动,立即对当事人进行胸外按压,同时还不忘叫旁人拨打求救电话。市人民医院接到求救电话后,一边派急救专业组赶赴现场,一边启动入院绿色通道,3:30分救护车及专业组人员到达事发现场,迅速开展现场救治工作并将伤员抬上救护车。3:45分救护车抵达市人民医院,在早已启动的入院绿色通道,迅速将溺水青年送进早已做好抢救准备的手术室。查体:神志不清、呼吸微弱、瞳孔散大、脉搏30次/分、呼吸10次/分、血压48/30mmhg,入院后立即行气管插管、补液等对症治疗,血压稳定后送ICU和外科抢救室,患者住院7天痊愈住院。

2抢救与转运

2.1启动预案

8月18日下午,距县城10km的凉务乡,26岁的张彪不幸溺水,市人民医院接到求救电话后,专业组领导迅速评估溺水者情况,启动了重大伤害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2现场施救是转向医院进一步治疗的基础

2.2.1溺水情况非常危急,一般人溺水脑部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超过8分钟损害就不可逆转了。为赢得黄金救命时刻,市人民医院派出专业组火速赶往现场,同时与现场进行通讯联系,电话指导和了解现场的救护工作。

2.2.2快速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循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呼吸、判断脉搏、查看瞳孔,在进行下一个循环。

2.2.3为保障转运途中安全,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且偏向一侧。

2.2.4输氧、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快速静滴平衡盐溶液等以维持血容量,从而稳定血压。

2.3急救转运

转运途中继续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呼吸进展程度,与市人民医院随时保持联系,确保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2.4急救绿色通道

救护车抵达市人民医院时,启动早以准备好的绿色通道,抢救人员各就各位迅速将溺水青年送至早以准备好的急救手术室,在医务人员娴熟而又富有节奏的抢救下,溺水青年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体会

3.1做好出诊前准备工作

出诊前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以便准确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弄清患者情况备齐所需物品,不要因为延迟到达或者物品准备不充分而失去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

3.2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

3.2.1院前急救对急诊科护士的要求

院前急救的病人往往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情重、发展快,因此要求急救人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迅速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和处理,在急危重症患者面前应对自如、游刃有余。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与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

3.2.2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强与同行之间的联系

对急救人员采取进修和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急救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市人民医院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的急救技能和设施,提升我院院前急救水平。

3.3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和便捷的运输保证了伤员在短时间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3.1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争取急救宝贵时间

120急救电话应全天候保持通畅,它是患者与急救人员、医院保持联系的重要工具,是急救人员确定事故现场及到达事故地点的重要保证,在院前急救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3.2确保急救设施完好

救护车是急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重要工具,为确保其性能完好,应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以保证出车的顺利进行,救护车上急救设备应齐全,做到定量、定时检查、定人管理,方便及时抢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