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电烧伤创面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电烧伤创面的护理

吴海霞林欣陈仕娜刘丽萍

吴海霞林欣陈仕娜刘丽萍(解放军第187医院海南海口571159)

作者简介:吴海霞(1979.11-),女,本科,湖北红安人,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烧伤临床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电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8例电烧伤患者的植皮区和供皮区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18例电烧伤患者11例植皮区创面行1次VSD治疗7天后直接上皮化愈合。7例供皮区创面术后8天除1例潮湿未愈合创面外其他均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中注意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调整适宜的负压、持续冲洗以充分引流,同时密切观察局部创面皮肤血运及引流的情况,做好心理干预和饮食护理是保持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电烧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63-02

电烧伤创面大部分是深度烧伤,它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清创换药和手术。自体皮肤移植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主要办法,提高移植皮肤成活率和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是烧伤外科的重大课题。电烧伤创面修复存在大部分坏死物清创耗时长不易清干净,创面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费用高,并发症多等问题。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1],在外科运用广泛,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结合植皮治疗以缩短植皮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感染的机会[2]。它的优点除了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消退、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和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外,还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及医疗费等优点。

我科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18例电烧伤网状植皮区和供皮区采用VSD治疗。通过严密观察监测和护理,患者创面愈合加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深Ⅱ°和Ⅲ°电烧伤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8-48岁,平均32岁;植皮区创面11例,供皮区创面7例,躯干6例,四肢8例,颈部2例,臀部2例。创面最大35%,最小2%。根据创面最多植入7个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最少植入1个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1.2治疗方法

1.2.1材料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分子医用海绵敷料(VSD敷料)多孔引流管(硬质塑料管)一次性使用医用生物半透性贴膜,智能负压机或中心负压源,输液器1个,500ml呋喃西林溶液1瓶,输液泵1台。

1.2.2方法:患者植皮区在手术室麻醉下清创止血,先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从供皮区取厚0.3mm皮肤制成网状皮(1∶2),间断固定皮片,供皮区创面则铺单层油纱。根据创面大小选用不同规格海绵敷料(简称COLDEX,是一种新型聚乙烯泡沫材料,形同海绵,泡沫微孔直径在0.2-1.0mm),也可选用几块海绵敷料组合填充覆盖创面,多孔引流管带侧孔的插入VSD敷料,另一端由创面旁皮肤引出,输液器前端去针头埋入敷料内,呋喃西林溶液500ml用输液泵维持24h冲洗。然后将VSD敷料边缘与创缘间断缝合固定,纱布擦干创周皮肤,用具有生物半透性贴膜封闭。VSD敷料所覆盖的整个创面,超出创缘5cm以保证完全封闭不漏气。最后连接负压引流管和引流瓶,接通中心负压并调节负压值为(-0017~-0.06MPa),每天24h持续负压引流,持续吸引植皮区7天,供皮区8天后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拆除或更换VSD敷料及装置。

2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本组患者情绪稳定,VSD引流通畅,配合良好。18例患者中,11例植皮区经过1次VSD治疗7天后均直接上皮化愈合,7例供皮区创面术后8天除1例为潮湿未愈合创面外其他均愈合。全部病人治疗7-10天(平均8天)治愈出院。

3护理

3.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创面深,除了创伤带来的痛苦还必须面对致残后果,而患者对于进入手术室进行VSD治疗缺乏心理准备。知识缺乏导致患者出现痛苦、恐惧和焦虑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因此护士应多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指导家属关心患者,让患者倾诉释放内心的压力,解除心理顾虑,重新树立信心,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VSD的治疗知识并在术前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使其意识到VSD技术的意义,采用VSD技术,可将创面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出体外,术后在植皮区和供皮区创面使用VSD技术可以持续吸引7-8天不用局部换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及避免了对创面的干扰,利于创面愈合。而创面的负压状态可促进局部血流量也加快创面愈合。

3.2VSD的观察和护理

3.2.1引流患肢及创面皮肤护理:将患肢置于功能位,严禁下床活动,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淋巴及静脉回流,同时避免压迫引流部位,如为下肢后侧创面应将其悬空[3],防止引流管被压迫或折管,而阻断负压源。经常改变患者体位、改变体位时避免牵拉引流管。严密观察患肢和创面血液循环、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记录每日负压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等,密切注意负压值的维持情况。

3.2.2负压引流的护理:首先合适的负压可以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负压值过低,不能起到有效引流的作用;负压值过高,创面反而苍白变冷。因此负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引流效果及创面生长[3]。及时查看压力表指针是否在规定范围内(-0.017~-0.06MPa),原则上以保持负压有效引流为原则。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VSD材料块有明显塌陷,引流管型明显存在,引流管内有分泌物引出,薄膜下无液体积聚。当封闭面积较大时要适当提高负压值以保证每个创面所接受的负压都在0.017MPa以上,一次性负压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d,常规在7d后拔出。保持引流管的出口位于创面的低处以便于充分引流。患者植皮区VSD术后3天内由于创面分泌物多,将负压调节为-0.04~-0.06MPa,以维持一个高效的引流装置[4],创口分泌物能被持续有效的引出,3天后创面分泌物减少调节负压为-0.02~-0.04MPa,起到维持创面负压状态的效果,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每日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夹闭引流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前要行高压灭菌,以防逆行感染。本组18例电烧伤患者植皮区和供皮区创面都是采取此种负压调节模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VSD敷料鼓起除了引流管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查找漏气部位如吸引机损坏所致负压引力不够,中心负压表损坏、管道接头外漏气、电源短路、中心负压停止、引流管被压迫、折叠等,此时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处理。良好的封闭是保证有效负压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1],本组1例因透明膜松开漏气,负压源消失更换透明膜后负压吸引正常。

3.2.3引流管的护理:经常检查引流管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防止逆行感染[5]。经常用双手距穿刺部位10cm处交替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持续24小时呋喃西林溶液冲洗避免了引流管的堵塞,有助于创面分泌物的持续充分引流。18例治疗患者均未发生赌管现象。

3.2.4饮食指导:电烧伤患者处于高消耗状态,VSD技术治疗每天吸引出引流液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容易造成机体负氮平衡。因此应补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静脉补充营养以促进创面的愈合。本组8例电烧伤患者除饮食外静脉输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脂肪乳治疗。

4讨论

电烧伤深度创面皮下血肿和创面感染是植皮失败的重要原因[6]。VSD负压均匀作用于创面与皮片,有效引流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避免局部渗液积聚,保证了创面洁净及皮片与创基紧密黏附;及时引流渗液也去除了创面细菌培养基,从而起到抗感染作用[7]。降低了感染率,明显提高皮片存活率和创面愈合率,缩短了病程。VSD负压环境下组织压力下降,血管透壁压升高,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床开放,促进血管增生,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组织压力下降同时也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降刺激修复启动信号;影响创面修复生长因子与酶,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有效促进皮片存活和创面愈合。本组11例电烧伤植皮区术后7天均愈合。7例供皮区创面术后8天除1例为潮湿未愈创面外其他均愈合。与传统换敷料治疗植皮区供皮区大约2周愈合相比[6],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换药次数的减少也减少了医用材料消耗,降低患者费用。VSD可有效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创面愈合,对于深度创面,及早手术植皮,预防创面感染和缩短愈合时间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后期瘢痕增生[7]。持续24小时呋喃西林溶液冲洗避免了引流管的堵塞,有助于创面分泌物的持续充分引流。行拉网植皮,再使用VSD方法,代替传统的纱布加压,一方面随时排出皮下渗液,避免皮片悬浮,另一方面对植皮区施以均匀的负压,大大提高了植皮成活率,避免传统的点状邮票植皮后形成的菠萝皮外观,植皮区外形丰润平整,患者及家属对效果满意。另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皮肤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阳,王秋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9B):64-65

[2]黄群英,何丽明.人工皮肤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65-66

[3]李洁,苏丽萍,陈彩芬.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瘫痪患者骶尾部Ⅳ期压疮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3A):75-76

[4]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9-141

[5]黄伟新.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8-341

[6]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5

[7]李望舟,李金清.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革兰氏阳/阴性菌比例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