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防控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防控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黄一文刘艳秋

黄一文刘艳秋(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3)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5-0259-02

【摘要】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善,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对滞后,倡导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推行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利的;畅通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达到护理信息的共享化,可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最终达到减少护理错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防控影响

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根据我国医院管理进展和患者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了《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其中第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要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制度与机制;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医院建立良好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医院能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它与以往实施的医疗安全月报、医疗争议登记报告等制度比较,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有非处罚性,鼓励主动报告的特点。下面笔者将本院2008年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与2009年以来倡导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推行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现状及对防控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汇报如下:

1、实行传统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现状

1.1安全管理多采用“案例管理”的方法:

长久以来,我院的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多采用“案例管理”的方法,即在发生医疗护理缺陷之后,着力分析是否存在个人的失误,解决的方法也是对“犯错误的个人”进行惩罚,而很少从系统的角度对缺陷加以分析。实践证明,在这种“案例管理”理念的支配下,安全管理的效果是不明显的[1],这种以罚代管的方式,常使医务人员担心因差错受到惩罚而瞒报、漏报不良事件,且后续常采取补救措施不当,致事件扩大、恶化转化成大的医疗纠纷,对病人造成更大伤害,同时医疗单位在事后协调中也处于被动地位[2]。

1.2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不畅通:

一是由于对医疗机构的诸多评比和评审,都将是否发生重大医疗事故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科室担心医疗事故上报后,影响医院各项评比和等级评审,特别是一票否决的项目更是不敢上报;二是科室担心医院处罚及家丑不外扬的观念作祟;三是鉴于医疗纠纷处理的难度,担心结果公开化后会出现连锁反应,对今后的纠纷处理产生负面影响;四是由于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程序欠规范,未建立医院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使不良事件报告难以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上述诸多因素导致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不畅通,大量的医疗不良事件处于瞒报、漏报状态。

1.3护理安全管理未注重前馈控制:

医院为了保证安全所采取的方法过于单调、陈旧,未能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上岗前未进行基本的安全心理素质与安全技能的培训;未强调迹近错失的报告及管理(迹近错失是指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使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未真正发生于病人身上)。

2.倡导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推行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现状

2.1建立预见性安全管理机制,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前馈控制:

2.1.1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当前医院部分员工的安全文化知识较为缺乏,安全意识依然薄弱。因此,医院重点对他们进行规范的诊疗护理操作、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基本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如:举办各类安全专题报告、讲座、举办病历展览、开展“三基三严”安全技能演练、交流护理工作隐患的对应措施、对新聘员工先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等,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水平,完善员工的安全文化知识结构。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营造浓郁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维系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效益等观念和意识,提高员工对医院服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1.2针对易发护理错误的环节重新审视,制定改进措施:

以《患者安全目标》为蓝本,建立护理安全工作的检查制度,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第一时间内组织专家,根据临床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现潜在的系统性因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特别是针对易发护理错误的工作流程重新进行了审视、整改,定期组织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

2.2推行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建立了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规范了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护理不良事件涵盖:(1)病人识别错误;(2)输血意外;(3)用药错误:(4)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5)病人院内自杀/走失;(6)静脉输液意外;(7)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8)跌倒事件;(9)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10)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11)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病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12)意外针刺伤;(13)分娩意外;(14)其它意外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除对以上已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报告外,还将迹近错失纳入报告范畴。

2.3建章立制,畅通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

根据本院护理工作要求,建立医院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便于发现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当整个安全控制系统出现偏差时,不管是否造成损害,都要鼓励护士及时上报。对自觉上报的部门及个人予以奖励机制。

2.3我院2008年与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比较:

将我院2008年与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认为P值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1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与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比较

年份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

实际发生数(例)报告数(例)

2008年632265.1

2009年373116.2

注:x2=22.34,P=0.000

3、讨论

由表1可看出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差异有显蓍性,护理不良事件由2008年的63例下降至2009年的37例。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使医务人员认识到收集不良事件信息不是为了惩罚个人,而是通过发现错误根源进行细节完善,从而阻止因人为错误引发的严重后果,使护理差错的报告从对立面转化为主动预防,畅通了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有效的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同时通过及时报告,对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等活动,提供分享病人安全信息的机会,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医院各部门通过持续的不良事件报告,建立广泛的信息共享及加以分析,一方面,可通过前期相似伤害的发生启动最新伤害预警,以引起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注意,避免同样错误发生,同时创造的预防差错的新方法能得以广泛传播,共同受益[3]。

参考文献

[1]韩光曙.从人本因素和论知理论角度看医护服务系统的安全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641-644.

[2]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国护理管理,2007,11(7):54.

[3]李明子.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保病人安全.中国护理管理,2007,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