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刘文田

刘文田

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061300

【摘要】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9年05月-2019年08月)收治婴幼儿感染性疾病为诊断的患儿共计90例,45例病毒感染设病毒组,45例细菌感染设细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健康婴幼儿45例设健康组。对照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诊断准确率比较。结果:细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而病毒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病毒组CRP检测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0.00%,细菌组CRP检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0.00%,健康组CRP水平检测敏感性为0.00%,特异性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用CRP水平检测,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是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C-反应蛋白;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检测意义

婴幼儿因为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性疾病多为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各种感染,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诊断金标准为病原体检测,但需时间较长,容易延误治疗最佳时机。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多研究表明[1],CRP水平在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而临床针对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检查与诊断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以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正常足月生产;感染诊断准确;健康组婴幼儿为血液检查无异常且无其他疾病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感染;先天发育不良;身体机能较差者。本研究选取婴幼儿均在入组前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宣教,确保其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表示知情,并签写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选取婴幼儿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并在其监督下,开展研究。将在我院(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婴幼儿感染性疾病为诊断的患儿共计90例,45例病毒感染设病毒组,男24例(53.33%)、女21例(46.67%),体重2.33-7.59kg,平均(4.26±0.43)kg,胎龄37.41-39.37周,平均(38.01±0.12)周,剖宫产32例、自然分娩13例。45例细菌感染设细菌组,男25例(55.56%)、女20例(44.44%),体重2.41-7.55kg,平均(4.31±0.41)kg,胎龄37.30-39.51周,平均(37.99±0.15)周,剖宫产33例、自然分娩12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健康婴幼儿45例设健康组,男24例(53.33%)、女21例(46.67%),体重2.37-7.96kg,平均(4.45±0.48)kg,胎龄37.30-39.51周,平均(37.99±0.15)周,剖宫产31例、自然分娩14例。经检验,三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三组患儿CRP水平,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所有入组婴幼儿均采用晨时空腹静脉血0.5ml,使用锦瑞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PA120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试剂盒为锦瑞(深圳)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评价标准

CRP正常参考水平为0-10mg/L。以CRP水平>10mg/L时为诊断准确。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表示计量,组间t检验;计数%表现,数据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儿CRP水平,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细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而病毒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三组患儿CRP水平,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n,(%)]

3讨论

小儿感染性疾病有病毒性脑炎、心肌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体征、感染途径复杂,早期易与他疾混淆致误诊,错过治疗时间。以往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确诊,操作复杂、耗时长阳性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3]。临床上迫切需要找到快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方式。在临床中的相关检测指标中,其中CRP为炎症和组织损伤时非特异、最敏感炎症标志物,为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微,由肝脏细胞会分泌合成的出的CRP,健康者浓度低。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一般在12-18h内呈几倍至百倍以上上升,随着炎症的加重而增加,多数细菌感染在细胞外,暴露胆碱磷酸和CRP附着点,利于CRP合成。婴幼儿免疫系统不成熟,但在感染早期,细菌感染进展迅速,CRP迅速升高。因此在检测CRP时,详细分析其微弱的变化,辨识感染存在便于及时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组患儿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而病毒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且细菌、病毒感染患儿CRP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健康组婴幼儿。综上所述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用CRP水平检测,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是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准确率更高。

参考文献:

[1]付禹.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24):134-135.

[2]苗伟.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7):75-76.

[3]杨向娜,王丽清.降钙素原在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23-25,29.

(上接第97页)

CVUS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和CVUS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轻、中度狭窄,两种方法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为69.9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均提示两种诊断方法均对脑梗死病变有确切的诊断效果。有既往报道认为,在应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病变进行诊断时,在颞窗较小的情况下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局限,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弥补这一局限,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受检对象颅外段血流有特定变化时,可作为推测颅内血管病变的基本依据。但单纯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评价受检对象颈内动脉狭窄情况时无无法了解其远端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情况,而配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除对颅内血管自身病变进行判断以外,还可提示颈部血管的狭窄、闭塞情况。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克服两种检查技术在诊断脑梗死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全面反应患者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的血管壁改变情况,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异常变化特征也有良好的提示价值。

综合相关数据结果整理结论为: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有确切价值,可有效掌握检查对象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对脑梗死发病因素判断有参考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国访.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5):46-48.

[2]王艳玲.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120例脑梗死患者的结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85-86.

[3]孙景芝,王宏桥.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2):49-50.

[4]王艳玲,王雪梅,谈晓牧,等.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00-1102.

[5]宁海燕,王岩.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86-87.

[6]吕康,刘斌,刘玉玲,等.CT血管成像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2014(9):1306-1308.

[7]张黎军.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9):1007-1008,1026.

[8]赵亮,冯佩明,胡亚军,等.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13):162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