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探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周丽云李丽

周丽云李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9)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采用创新的党员发展管理机制,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密切联系群众,从而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效性;对策

高校院系基层党支部是党和学校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院系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担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及建设目标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实效,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所面临的新课题。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本质要求和生命力所在。

一、分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不同层次的变化,新的形势和变化对高校基层党支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党建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基层党支部作用的发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失效”的现象,究其原因,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产生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全力推行“西化”战略,千方百计将他们的意识形态“倾销”到我国,严重冲击着部分师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动摇着其社会主义信念。作为育人阵地的高校,其基层党支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是其在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监督保证、协调推进等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形成的负面影响加重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难度

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一部分人在思想上由原来的政治高于一切的极端,走到了经济高于一切的极端,拜金主义盛行,个人利益至上,享乐思想膨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严重影响了部分师生党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给党员教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党员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高校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如何与之相适应,却显得准备不足。过去的一套开展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目前多变的社会现实,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因此,高校基层党支部在领导本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三)网络发展的消极因素增加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难度

当今世界,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在为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提供快捷便利的工作平台,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消极影响。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在互联网上演变为一种文化霸权,向世界全方位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网上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师生党员道德判断力削弱,先锋模范性缺失。网络在部分党员思想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刻不容缓。

二、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适应新形势,努力探索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的新途径

支部应围绕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中心任务,与行政班子密切配合拧成一股劲。如:院系办公室在学校是属于服务部门,搞好服务始终是它的第一要务。学校既然把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总目标,我们的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创出一流服务的同时,要成为研究型的工作人员,作为最基层的党支部就必须扎实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位党员在各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党内外干部、群众,圆满完成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使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严格党内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就必须健全党内生活,否则就不可能发挥组织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党员个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党内生活,以适应新的情况,把党内生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重大问题有集体讨论决定的和谐局面,搞好党群关系,促成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十七大报告:“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战斗力基础”。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以党员为核心,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真正起到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要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要在工作中勇于发扬奉献精神,为群众做榜样;就要和群众交朋友,做群众的知心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就要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就要善于培养、推荐他们中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中贡献自己;就要善于欣赏周围群众的优点,加以学习和赞扬;就要有意识地让党员多参与公益性的服务工作。

(三)创新党员发展管理机制,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就要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实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总之,认真研究落实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而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的积极性,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茜.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杨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3]丁俊萍,李向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4]余航.高校教工支部党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5]本刊特约评论员.深入贯彻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