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行穴位按摩排气操预防肠胀气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剖宫产术后行穴位按摩排气操预防肠胀气的护理体会

颜小玲

颜小玲(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广西钦州5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33-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易发生肠胀气的原因以及实施穴位按摩排气操、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肠功能的外治方法。方法将200例同期住院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采用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2小时常规遵医嘱肌注维生素B1针。观察组术后2小时常规遵医嘱肌注维生素B1针,6小时后给予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委中等穴位,12小时肛门未排气者给予做排气操。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始动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肛门排气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未发生肠胀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取穴位按摩排气操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肠功能,有效预防肠胀气。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肠胀气中医护理预防和治疗

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由于腹压顿时减低,肌肉张力降低[1],加之手术的创伤及麻醉的作用,术后24h内正常的肠蠕动多不能恢复。同时由于大部分产妇进入产程后,由于阵痛喊叫吸入大量空气,造成胃肠胀气,加之肠蠕动减缓,肠中气体不能排出体外,致腹部胀满疼痛,通气不畅导致肠胀气[2]。因此,促进肛门排气、恢复肠功能对产妇恢复身体有着重要意义。我科于2012年4月至10月对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穴位按摩排气操的外治干预,产妇均能恢复肠功能,比较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产妇最短为术后7h,最长为术后26h,平均术后18h;对照组产妇最短为术后12h,最长为术后46h,平均术后34h;现将我科开展穴位按摩排气操预防术后肠胀气的简单有效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剖宫产经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穴位按摩排气操的产妇100例,年龄18岁~42岁,平均29.8岁;孕次为1次~4次,初孕妇为62人、剖宫再孕38人;孕周37周~41周;新生儿体重2.1kg~4.0kg。均无凝血机能障碍和严重妊娠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方面的疾病。所选产妇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民族、籍贯、生活习惯、职业、孕产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早期护理干预,手术过床后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禁水6小时,手术6小时后给予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委中等穴位,给无奶流质饮食,以增加肠蠕动,促使病人肛门排气。术后12小时肛门未排气者给予做排气操(注意:术后12小时开始,产妇乐意配合。麻醉医师要求绝对平卧者禁行此操作)。操作方法:操作者站在床尾,产妇平卧曲膝竖脚,操作者为产妇取双侧足三里穴,用双手大拇指沾湿按摩油,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足三里,用力均匀、持久、力度适中,按揉15-20次,嘱患者轻轻抬臀配合,抬高臀部到受限范围后即轻轻放下,操作者继续操作,反复循环,做20分钟,每天2次,肛门排气后停。

1.3评价项目与标准如下

⑴通常术后48小时恢复正常肠蠕动[3],一经排气,腹胀即可缓解。⑵观察两组产妇肛门排气始动时间,以产妇自觉肛门排气为准。⑶观察两组产妇肠鸣音及腹部胀气情况,以医务人员听诊和叩诊为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Y检验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术后肛门排气始动情况

观察组肛门排气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表l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开始时间比较

两组比较均P<0.05。

3护理

3.1指导饮食调护,术后6小时给无奶流质饮食,在肛门排气前不能吃产气多的食物如甜食、牛奶、黄豆及豆制品等。协助床上翻身,促进肠蠕动,待排气后改半流饮食,再进食2-3d可改为普食,应少吃多餐、食量由少逐增,开始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粥、鸡蛋汤、斑鱼汤、鲫鱼汤等,促进乳汁分泌。

3.2适量活动,手术中腹腔打开,残余气体须通过肠道消除,而术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肠胀气和粘连。所以术后6小时给予穴位按摩,多做翻身动,术后12小时,产妇能够做抬臀动作时,给予做排气操,会加快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的恢复,肠道内的胀气就会尽早排出而解除腹胀。术后24小时,给予拔尿管,只要体力允许,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以预防肠胀气的发生,防止肠粘连。

3.3调畅情志,精神情志是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思想清静,是指思想安静而无杂念的状态。思想清静能够调畅气血,促进人体精气、神的充盛内守。所以要指导产妇保持心理平和,情绪稳定,才能调畅气血、流通营卫,有利于身体康复。

4讨论

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往往由于腹压顿时减低,肌肉张力降低,加之部分产妇进入产程后,由于阵痛喊叫吸入大量空气,造成胃肠胀气,以及手术的创伤及麻醉的作用,术后24h内正常的肠蠕动多不能恢复。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肠麻痹症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够尽快进食,对于促进乳汁分泌及对产妇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故早期采取中医护理外治手法,避免使用过多药物,也能做到“快、好、省”地解决术后产妇腹胀的问题。

足三里穴位是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的合土穴,土经中之土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强壮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既有通肠导滞的作用,又有健脾益气之功效[4]。做排气操同时按摩两侧足三里,配合产妇抬臀活动,达到疏通行气的作用。所以穴位按摩排气操不失为中医护理外治的一种有效手法。

参考文献

[1]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00.

[2]马桂香,侯丙柱.中药排气汤预防术后肠胀气4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2,15(l):22~23.

[3]郑修霞,刘宏,刘纯艳.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96~197.

[4]李世珍.常用腧穴临床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7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