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企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与对策

徐中朝

徐中朝(中油黑龙江销售公司审计监察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企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和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正确认识有效防范离任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企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证明,企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内部审计特点导致的。如何正确认识,认真研究其成因及防范对策,对提高离任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人员防范风险能力,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

1离任审计风险的特征

任何审计活动都存在审计风险。而企业离任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其审计对象是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情况,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其主要风险特征是:

1.1离任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一是从审计实践看,企业离任审计都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不可能调阅、审查所有的审计资料和信息。这种用部分样本来推断总体的做法,就难免产生误差。二是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看,部分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强,审计理念、手段落后及对企业规范管理的认知能力有限,也会出现偏差。三是从被审计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制度建设的执行力,会计基础工作以及所提供的审计信息真实程度都容易形成审计风险客观存在的可能性。

1.2离任审计风险的存在是普遍的。

凡属对领导人员的离任审计活动都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因为离任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而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例如,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程度,重要审计信息提供的完整程度,以及对有关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等,都从具体风险上构成了审计风险普遍存在的组成因素。因此说,离任审计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

1.3离任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可以控制的。

审计实践证明,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并且是可以认知的;当认知的审计风险被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时侯,这种审计风险就是可以控制的。同时,尽管有些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或一定的隐蔽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主客观能动的作用,有些审计风险会逐渐显现现来,只要采取的方法得当,规避风险的措施到位,离任审计风险是可以规避的,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2离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企业离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对实务或其它客观原因导致离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工作做出不恰当的评价风险,而导致离任审计风险是多方面的。

2.1从环境因素上分析。

一是审计财务信息不够对称。离任审计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对财务数据进行检查,注重财务报表的范围、内容,而获取其它方面信息无论在手段或方法上都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审计机构、人员的设置与审计业务发展不适应。现在有些企业单纯追求减员降本,忽视防范企业管理风险控制,而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上撤并机构,减少岗位,只保留少数审计人员,既很难完成正常的审计项目,也使审计人员的后续来源难以保证。三是审计时间要求紧,被审计对象任职时间跨度大,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很多时侯存在离任审计项目“扎堆”的现象,而企业领导人员一般任职期限都较长,会计资料多,审计内容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很多情况要靠最终离任审计来确定,很难保证审计质量。四是从目前审计的现状看,多数离任审计都是先离后审,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五是审计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离任审计不同于其它常规审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要求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目前,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评价标准及量化指标体系还不规范完善,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对领导人员离任审计的评价多数都比较笼统。

2.2从客体因素上分析。

一是有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配合不够积极,以致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容易不够真实、不够完整,审计人员很难全面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二是有的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也容易发生审计证据难取的现象。三是离任审计结果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经营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积极性。诸如,有些审计报告提出了很好的审计建议、整改意见,但有些审计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运用,以致审计发现的风险依然存在。

2.3从审计人员自身因素上分析。

一方面从目前审计人员素质上看,绝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是搞财务出身,缺少具有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企业繁杂的业务流程了解甚少,而离任审计涉及的面广点多,知识结构尚满足不了离任审计的需要,制约了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评价的全面和准确。另一方面从审计业务流程上看,运行不够规范,有些操作比较简单,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容易导致审计风险。

3离任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3.1切实加强审计领导。

首先是各级领导尤其是企业主要领导要重视离任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把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人员的离任审计工作做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二要定期研究分析领导人员离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离任审计质量;三要建立健全离任审计责任制度,对审计风险采取相应的责任控制措施。

3.2建立规范评价体系。

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员的工作业绩,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情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因此,要根据需要制定评价标准,认真解决好评价什么、怎么评价和如何建立量化标准体系、确定通用的评价指标问题,以便在审计评价中用词准确严谨,尽可能用数字和事实说话,分清责任,客观评价,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离任审计更好的为加强干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3.3注重创新审计方式。

离任审计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既要运用内部审计长期积累形成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在领导干部离任前及时安排审计,将任前、任中、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实现审计监督的连续性。还要结合内部审计发展需要,运用新的审计理念、信息系统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采用财务辅助审计系统及与企业管理紧密相关的ERP审计系统等,提前对被审单位进行了解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3.4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上级公司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齐配强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做为我们审计部门本身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尤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