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学科的生活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议小学语文学科的生活化教学

屈佳绮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双延小学

摘要: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知识的教学已经不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将生活情境和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提升语文知识的教学质量,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在文中对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生活化

语文知识本就是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的事件、素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加强语文教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构建以生活为主题的语文教学课堂,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观察生活

一、语文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语文知识的影子,在语文知识中也能看见生活中的诸多事件。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创作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和课文中对应的现象,但是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得到体现,生活和教学分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教师要对语文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对“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语文知识又回归于生活”这句话要有充分的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积极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文中也有着诸多近代文学作品,其实教师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知识对于成年人来说即便是没有接受指导,也能够理解小学课文表达的意思以及含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却比较困难,甚至找出课文“中心句”这种简单的任务完成度都比较低。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因为小学生和成年人在智力上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和成年人对生活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和生活事件对应起来学习。举个例子,在教授《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加强,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够“事半功倍”[2]。

书写生活

二、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文学知识大部分都从生活中脱胎换骨,然后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这也对应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其实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所以生活对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诸多课文就是以生活为创作对象,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描写了生活中的父亲;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就描写了鲁迅先生儿时的生活;部分虚构的课文内容,其写作原则也是以生活为基础,描写的人物依然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原则。所以语文知识中处处可以见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语文[3]。对于小学生来说,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极具写作价值的写作对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应用,将生活事件与写作融合起来。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短,知识储备也比较少,所以如果给学生过于开放的写作方向,反而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比如小学生所写的日记,就经常出现“流水账”等情况。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设定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以生活场景为基础进行写作。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节日前后,让学生描写节日中所发生的事情,学生便能够根据教师所定的主题展开写作,在特定的范围内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回顾生活

三、写作、阅读、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只注重写作、阅读教学,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差,部分小学生不仅在生活中不善于表达,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也经常“支支吾吾”,知道问题怎么回答却说不出口[4]。“表达”是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更最直接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边倾听、一边理解、一边表达,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锻炼。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件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爬山虎,所以对课文中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不能充分的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生活中的爬山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够理解爬山虎的脚是何物,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的为学生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能够得到锻炼[5]。

理解生活

四、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够知道事物带来的诸多感受。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课文中的诸多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通过结合生活,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去感悟课文内容。举个例子,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的父亲进行学习,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父爱”的理解,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理解到生活中的各项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就如同“源头活水”,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生活化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小学语文从生活中来,然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通过生活理解语文知识中情感元素以及客观事实,以此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彩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8(79):50.

[2]马玉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71):41.

[3]刘元会.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开展探析[J].中外交流,2018(33):270.

[4]车宝玲.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16):90.

[5]吴春青.接近生活,精彩生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中外交流,2018(2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