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

雷小玲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43±3.16)h相对较短,住ICU时间为(4.7±3.6)d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8.00%、10.00%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剂量与血糖控制水平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有着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实时监测。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应激性高血糖;效果

危重创伤患者通常存在应激性高血糖,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史,由于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机体受到损伤,普遍存在高血糖症及胰岛素抵抗等。在危重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mmol~6.1mmol范围内,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危重创伤患者实施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所选病例均告知并且了解了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均签署了自愿接受书,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4~4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8.5±5.2)岁;观察组50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4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9.2±5.8)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严格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静脉泵入适量的胰岛素,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11.7mmol,泵入量为1~2U/h,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来不断调整胰岛素的速度,间隔2h进行采样监测,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0~11.1mmol/L范围内[2]。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检测患者的静脉血糖值,静脉泵入适量的胰岛素,当超过6.1mmol/L时,泵入量控制在2~4U/h范围内,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mmol/L之间,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泵入量。

1.3评价标准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死亡例数与并发症发生例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胰岛素剂量与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且患者存在烦躁、出汗、心悸、虚弱以及震颤等临床表现为低血糖[3]。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危重创伤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与血糖控制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与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3讨论

危重创伤患者的机体损伤严重,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应激性高血糖会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的紊乱,降低机体免疫力,引发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加剧应激性高血糖病情[4]。危重创伤患者普遍有创通气或伴昏迷,患者无法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诉求,在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前要让患者及其患者了解该治疗方法容易引发患者低血糖,特别是无症状性低血糖,让提前让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其有效性及风险性。因此,在强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动态的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持续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防止患者出现昏迷、抽搐、心搏骤停等严重反应[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43±3.16)h、(14.66±3.23)h,住ICU时间分别为(4.7±3.6)d、(7.8±5.0)d,并发症发生率为8.00%、14.000%,死亡率分别为10.00%、16.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短,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证实了该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剂量分别为(56.5±22.6)U、(26.8±8.4)U,血糖控制水平分别为(4.8±0.3)mmol/L、(8.4±2.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常规治疗与胰岛素治疗患者中,定期检测外周静脉血,改善患者的脏器功能障碍,安全性良好。说明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应激性高血糖有紧密关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胰岛素用量判断中不仅仅依据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而应发挥更多的综合效应,加快患者的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实时监测。

参考文献:

[1]闫凤华,武惠琴,吴素静.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2):77-79.

[2]杨建海,吴峰,李辉,等.应激性高血糖对ICU危重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0):47-51.

[3]李林,王长强.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J].天津医药,2014,42(04):356-358.

[4]刘同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328-3330.

[5]赵晓东.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