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体会

/ 1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体会

王琴

泰州市姜堰区娄庄卫生院22550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气喘,秋冬季节多发,严重时常伴有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紊乱的临床表现。其治疗效果与正确而细致的呼吸道护理密切相关,严重气喘伴有肺性脑病者,在治疗期,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防止痰液窒息,降低死亡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COPD病人128例。经过精心护理,126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未愈转院。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28例患者中,男性108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5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1]。住院最长为26天,最短为7天。

2观察与护理

2、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18—20℃之间,相对湿度为55%—60%。每天两次病室开窗通风,对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应分别安置于不同病室,病室每日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2体位采用半卧位或头高位,防止腹腔脏器和横膈抬高而压迫心肺。经常轻轻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压力、剪力、摩擦力而引起褥疮。患者咳痰或者呕吐时,头应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溢出引起窒息。

2、3急性加重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病人常采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共同参与呼吸;稳定期可适当活动,帮助病人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引起患者的病情加重。被褥宜轻暖,穿衣宽松舒适,避免影响呼吸。

2、4呼吸道通畅

2、4、1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定时指导其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痰,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痰液窒息等并发症。

2、4、2对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经常给患者拍背利于排痰,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有益于肺部炎症吸收好转[2]。患者咳嗽时,轻拍其背部,拍打时五指并拢稍向掌心弯曲,使手指与掌心形成一个空腔,反复拍10min左右,使痰液顺利排出。

2、4、3对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雾化时暂停氧气吸入,患者取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不能取仰卧位。雾化不宜过大,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每天2次,每次10min,雾化器使用不超过15天。

2、4、4对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整个吸痰过程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同时适当提高吸入氧气的浓度,避免引起低氧血症。

2、4、5患者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或面色苍白,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对长期吸氧尤其是伴有高碳酸血症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一般为每分钟1-3升,因为高浓度给氧会降低中枢神经对CO2潴留的敏感性,从而抑制呼吸。

2、5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不超过15—30滴/分,过快可增加心脏负担,发生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多数伴有酸碱平衡失调,合并电解质紊乱,易发生水钠潴留,输液时要严格限制水钠的入量,减慢输液的速度。

3对症护理

3、1COPD的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要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降温幅度不宜过大,避免骤然降温对患者的损害。患者在降温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擦洗更衣,保持皮肤干爽舒适。

3、2肺性脑病是COPD的严重并发症,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及肌紧张力等。若出现嗜睡、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3、3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当发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双侧下肢水肿、尿量减少等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

4恢复期护理

鼓励患者每天做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活动可逐渐恢复,以不疲劳为原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5心理护理

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心情忧虑,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的心理护理状况,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缓解焦虑的办法,稳定期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及进行社交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

6健康护理

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给患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安全进行家庭氧疗。适时增减衣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认识到该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54-261.

[2]高丽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排痰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