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美容手术需坚持微创缝合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面部美容手术需坚持微创缝合技术

张守俊

张守俊(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整形科江苏沐阳223600)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092-02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美容微创缝合技术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创缝合手法实施面部整形。结果术后面部形态良好,面部切口线线痕轻微。结论按照美容及微创缝合手法,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容貌。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5年-2009年间,我科收治不同原因引起的面部外伤175例。其中男117例,女58例,年龄最大30岁,最小2岁。

1.2治疗方法头面部外伤,我们立即实施微创细小缝合技术。首先彻底清创,创面反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然后用0.5%碘伏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和手术单。用细小缝针5/0线在头部缝合,并落实一系列有效的诊疗及护理措施,175例患者都痊愈出院。

2讨论

从美容的角度出发,面部和口腔内的组织缺损应避免完全由瘢痕组织愈合,应由邻近组织直接一期愈合最理想。美容手术是锦上添花的外科手术,美容缝合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高明的美容外科医师能最大程度的将痕迹做到隐蔽或不易察觉。而微创美容缝合技术就是遵循美容、美学的原则。严格按照受伤的深浅程度,将皮肤依其自然层次分层对合。随着医学知识的逐渐普及,人们对外科手术的评价已经不止停留在治愈水平,体表缝合瘢痕大小,痕迹是否明显,这些在过去不为医患重视的问题,如今也成为衡量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准。外科手术后,尤其是面部创伤后遗留的难看的蜈蚣样痕迹,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面部等体表组织在人体美容中占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在急诊缝合中仅仅停留在伤口止血和简单缝合上、而忽视患者愈合的美容要求,所产生瘢痕就有可能破坏容貌,日后往往再次手术清创瘢痕,给患者心理和肉体上造成痛苦的同时,经济上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近年来我科对面部急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治疗中,有术后效果更为明显的优势,创口愈合后平滑细微,痕迹基本不明显,最大程度的达到了美容修复要求,采用微创缝合技术处理伤口配合术中,术后的抗瘢痕药物治疗和理疗,取得很好的效果。面部处在暴露部位,在外伤后的修复非常重要。虽然具有丰富的血供,组织抗感染及再生能力较强,但是由于面部软组织结构精细,伤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剖学修复,将发生组织萎缩,功能退化和瘢痕增生,创伤扩大等病理变化,日后修复难度大且效果不佳。因此应充分强调美容要求进行早期解剖修复,尽可能在6-12小时内完成清创手术。以前在处理急诊外伤时为求缝合速度和缝合方便,而使用粗针粗线,忽视美容修复观念。线结又打的过紧,导致术后虽然愈合,但终生留有“蜈蚣足”样痕迹,极其影响美观,甚至五官畸形,增加患者痛苦,在日后的修复中要切除这些人为瘢痕势必要增加手术难度。即使应用了再复杂的诸如皮瓣转移、扩张等整形外科技巧,也难以使患者满意。此外,传统外伤缝合,即使使用非常细的缝针细线,在缝合后的瘢痕增生期,由于缝合线的拆除,减低了皮肤及组织在愈合过程中的抗张力,无形中无法避免针眼痕迹及切口线的逐渐增宽。

美容手术是锦上添花的外科手术,美容缝合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高明的美容外科医师能最大程度的将痕迹做到隐蔽或不易察觉。而微创美容缝合技术就是遵循美容、美学的原则。严格按照受伤的深浅程度,将皮肤依其自然层次分层对合。缝合第一层时皮下留有0.5cm厚的脂肪,缝合皮下脂肪时根据创口张力大小,选用3/0-4/0的可吸收线,缝合真皮层时避免缝线反应,可选用5/0-7/0可吸收线在皮内间断缝合,靠近真皮下进出针,皮下针距0.5-1cm即可,不必太密,表皮对合整齐。术后创面采用弹力网状或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创口感染。

在一期急诊手术中应用美学原则修复急性表浅软组织损伤利用可吸收缝线1~3个月方可吸收的优点,使其缝合在皮肤内仍保持持续的力量,这种线能平滑地穿过组织,极小的组织拖拽,因此对表层的皮肤的创伤小,一般提供二周的伤口支持时间,20天左右张力消失,对皮肤不再有刺激性,加上皮肤表面的免逢胶带减张,将切口两侧的皮肤对合,使其达到无张力愈合,从而可免除表皮的缝合和在表皮上残留针眼。如果加上术后抗瘢痕治疗,降低肉芽组织的生长则大大减少了术后瘢痕的形成,无需患者再行二期手术去除瘢痕,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启明,邬成霖主编.皮肤美容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皮肤美容外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操作技术.

[3]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

[4]第十二届全国烧伤整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