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史洁

/ 2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史洁

史洁李晶晶

史洁李晶晶

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本院心内科接受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电脑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7例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观察组28例患者,在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方式准确率为92.86%,用药时间准确率为85.71%,药物认知合格率为89.29%,用药有效率为96.4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内科;住院;安全服药

口服用药是心内科住院患者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并且与其他类型的疾病患者相比,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往往由于合并疾病种类较多、高龄患者较多、服药种类较多,且心内科药物多数具有多种不良反应等特点。由于以上因素导致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安全用药问题成为了临床护理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是确保心内科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笔者以下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护理干预在促进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促进心内科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5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住院接受药物治疗,将存在意识障碍、精神性疾病、严重外伤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死亡的患者排除,病例选取时间是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法将5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n=28)-男性:女性=16:12;年龄(51-82)岁,平均(65.26±7.14)岁;疾病类型:11例冠心病,10例心律失常,7例高血压。对照组(n=27)-男性:女性=16:11;年龄(50-81)岁,平均(65.15±7.23)岁;疾病类型:12例冠心病,9例心律失常,6例高血压。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用药期间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按时嘱咐患者用药,告知其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第一,严格检测药物质量。在给予患者药物服用前,观察药物的药性是否发生变化,检查药物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数据,在确保药物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将药物给予患者服用;科室安排护士专人负责口服药管理,建立药讯本,搜集药物的说明书及相关资料。新药使用前组织全科人员利用晨会时间学习药物的药理作用、半衰期、代谢过程、配伍禁忌等内容。对口服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完善口服药物医嘱执行方面的制度、常规。第二,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指导。取药时,详细告知患者对应药物的保存方法、服用方法、服用时间、药物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全面认识每种药物的治疗原理,可将药物使用方法写在纸条上并贴在药瓶的显眼处,建议家属一同帮助患者记忆每种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服用药物后的注意事项,例如部分药物在服用后不得食用某些事物,避免出现药性相冲的情况,此外,也存在服用后不得剧烈活动的药物,都需一一详细说明;口服药盒放置床头柜固定位置,在患者及家属视线范围;每班护士发药后督促患者及时服下,避免延迟或漏服药物。对高龄、记忆力差的患者,护士协助服药;行特殊检查的患者,责任护士在其床头柜放提示牌提醒患者服药,并做好交接班,及时提醒患者,避免漏服;餐前、中、后服药及特殊要求的药物,严格按时服下。告知患者延迟或提前服药会影响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影响药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例如华法林服用时和其他药物同时服会影响药效,所以强调患者早餐后两小时服用,并用定时器提醒;服药方法:温开水送服,不可干服。服胶囊时应低头,服片剂应仰头,最好一次咽下,避免药物在口腔中融化造成不适刺激。舌下含化的药物应放于舌阜处缓慢吸收,不可饮水或咽口水,且避免讲话,防止呛入气管。第三,掌握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每种药物都由多种成分组成,人体可能对某种成分存在过敏性,在患者用药前,要详细了解其过敏史,最好进行皮试,避免过敏情况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用药方式、用药时间是否准确以及药物认知是否合格。对比两组用药有效率,临床症状在用药后改善明显,且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表示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将用药方式准确率、用药时间准确率、药物认知合格率、用药有效率(用%表示,X2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准确率及药物认知合格率和用药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口服药物是在临床上治疗心内科患者疾病的重要方法,要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必须在从思想上重视用药的安全,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临床用药知识[2]。重视口服药物的宣教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另外要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反应对患者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针对老年患者视力减弱的特点,责任护士在给患者发药的时候要反复进行用药时间的叮嘱。同时也要向患者的家属做好用药知识的宣讲,使得家属可以有效督促掌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本组实施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用药的干预,确保了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患者用药的准确率和依从性都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同时通过对口服药的健康宣教,也建立了更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

心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主要疾病,根治难度大,疾病无典型的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无较高的重视度。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法治疗心内科疾病,由于病情相对复杂,因此患者需入院接受持续性的监测以及护理干预。心内科药物品种繁多,各种药物在服用方法、时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药物剂量过多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过少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因此在用药方面需加强指导。药物服用方式和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药物服用方式通常包括以水送服、用水冲服,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是在饭前或饭后,若未在规定时间内未按照规定的方式用药,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还会引发较多副作用,加重病情。部分心内科患者的有些药物只在发病时服用即可,属于特殊急救药品,患者要对该类药品的药性、作用以及服用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在特殊期间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差,若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未关注到患者的用药情况,极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因此提高患者药物掌握程度十分重要。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方面加强护理干预,主要从药物质量检测、规范化药物指导以及掌握药物过敏史三个角度出发,药物质量检测能够保证药物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规范化的药物指导可帮助患者熟记正确的用药方式和时间,掌握药物过敏史能够保证用药安全。结果部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准确率和药物认知合格率、用药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由此可见,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安全服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分析本次研究可知,对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建立用药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健康教育、改进用药方式、保证用药合理性等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药物认知度、药物知识掌握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对于促使患者按时、准确的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生艳.面向服药的100例心内患者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46.

[2]余邦贤.浅议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7):1287.

[3]李双青.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49):9792.

[4]褚娜英.心内科临床药师用药心得[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