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饮治疗便秘87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通便饮治疗便秘87例

谢安树1刘立席2

谢安树1刘立席2(1内江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3;2内江医科学校四川内江641003)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420-02

【摘要】用内服通便饮治疗康复科卧床的便秘患者87例;治疗时间为5天,然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总有效率94.3%。

【关键词】通便饮中医治疗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笔者所选病例均为康复科卧床的患者,由于患者活动较少,常伴有便秘,如何解决大便难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久卧便秘多属中气不足,阴血不生,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在魏龙骧先生的“白术通便秘”[1]和《景岳全书》中济川煎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创制通便饮,治以大补中气,滋阴润燥通便。在2005~2008年共诊治87例便秘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所有便秘患者中,伴发于偏瘫患者55例,截瘫患者25例,格利巴利综合征5例,脊髓炎4例,亚急性联合变性3例,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曾内服麻仁丸,效果不明显。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诊断标准。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治疗方法

通便饮方:白术90~120g、生地60~90g、怀牛膝15g泽泻10g、当归15g、枳壳15g、升麻3g,煎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水450ml,分3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

3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治愈:排便通畅,干稀适中,一日一次;好转:排便较前易解,量少,仍有不畅感,一至二日一次;无效:服药后仍未解大便,需口服泻药甚至外用灌肠者[2]。均以5天为1疗程,然后判定疗效。

4治疗结果

有87例患者中,治愈:59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3%

5典型病例

患者唐某某,男,四川省内江市人,企业工人,病案号:140180,于2008年5月28日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收入康复科住院治疗,经胸腰部MRI及腰穿后确诊为“亚急性联合病变”。住院期间,由于久卧少动,患者大便困难,经常多日不解,虽有便意,但努挣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后,使用麻仁丸,仍未大便,患者非常痛苦。中医诊断:便秘;辨证:中气不足,阴血不生,大肠传导失司;治以大补中气,滋阴润燥通便。给予白术90g、生地60g、怀牛膝15g、泽泻10g、当归15g、枳壳15g、升麻3g,两剂而愈。

6讨论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变部位在大肠,大肠为传导之官,主大便形成与排出,大肠传导失司则便秘。《内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动则生阳”,由于“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脾主肌肉,坐卧少动,脾气受伤,中气不足,大肠传导无力,“气为血帅”,气虚阴血无以化生,阴亏血少,肠道干涩,以致便下困难。治宜大补中气,养阴润燥通便,用通便饮。切不能滥用下法,大肠虽暂通,终致复秘,或通之不应,又大伤正气。通便饮,以白术为君,大补中气,重用90~120g,《本草通玄》认为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而糟粕下输……”。以生地为臣,滋阴润燥,《本经逢原》认为生地“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肾主五液,司二便,以怀牛膝配生地补肝肾之阴,肾为水脏,恐生湿浊,故用泽泻以泻肾浊,乃取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配泽泻之义,补中有泻,补不敛邪,不用熟地而用生地,恐其滋腻也,用当归养血润燥滑肠,枳壳降气,升麻升气,一升一降,欲降则先升,故少佐升麻,配以枳壳,升降相因,以恢复脾胃正常功能,大肠传化有序,则便秘可解。

参考文献

[1]魏龙骧.“医话四则”,《新医学杂志》.1978年第4期.

[2]谭红.益气养阴汤治疗习惯性便秘36例.《四川中医》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