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电企业人员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

/ 2

加强供电企业人员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

蒋志杰

磴口供电分局内蒙古巴彦淖尔015200

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目前供电企业正在探索新的电价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作为改革的主体—供电企业面对改革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企业公共服务职能将进一步强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会逐渐增强。面对输配电价改革的新形势,加强供电企业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解决职工在当前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职工面临的心理问题,让供电企业在面对新挑战时能够迸发出强大的活力,进一步实现企业新的腾飞。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文关怀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疏导方法研究

一、人文关怀的基本概念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对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生活意义的肯定。它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的尊重,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实质就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实现对人的关心、爱护、尊重,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人文关怀是树立企业良好公共形象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重新定位为特定功能服务类企业,做好供电优质服务、树立企业良好的公共形象尤为重要。加强企业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矛盾,解决职工思想上的困惑,让职工拥有饱满的热情用心做好供电优质服务。同时,企业的人文关怀对广大电力客户同样意义重大。一个微笑,一份祝福,对用户的尊重、关心等等,都传递着蒙电深情进万家的企业意志,履行着“你用电我用心”的供电服务承诺,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二)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需要

作为电力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共建幸福企业,共享发展成果,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供电企业的内化。企业通过关注职工的尊严、人格、个性、情感、信念等,从情感上优化了企业职工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企业等共同体的认同,促进职工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同与接受。同时,人文关怀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中实现自我的幸福和人生意义,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发展规律。通过加强企业人文关怀,帮助职工正确处理好个人需要、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是在维护民主、文明、公正、和谐、敬业、诚信、友善等公共原则。

(三)加强人文关怀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人、财、物三要素中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当前最前沿的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普通职工手里的。很难想象企业不重视职工,职工会怎样对待企业的发展。而获得并留住这些职工、激发他们工作热忱的靠的就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企业人文关怀,抓住了“人”这个关键点,把更多的关怀与关注投向这些默默为企业奉献着的职工们,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风清气正、和谐奋进”幸福企业。

三、当前供电企业职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

企业关注职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对职工的一种负责态度,也是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需要。经调查,当前供电企业职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主要为:

一是面对压力,情绪低落。随着企业高学历职工逐年增多,这部分职工在供电企业中的领导期望值高、工作量大及自我要求高,在希望做出突出业绩得到领导的赞许及同事的肯定的同时,往往导致其心力不足,自我评价下降,出现急躁、自我否定等低落情绪。

二是面对责任,选择安逸。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候,一些职工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未能发扬“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担当,不作为,一心追求安逸,工作中受到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心态失衡。

三是“金钱主义”消极思想有所滋生。主要表现为对职业价值追求严重缺失,工作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再付出努力,凡事往往以金钱来衡量价值,认为工作是无意义的,只是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没有自豪感、荣誉感。

四是个别青年职工逃避、忽视个人婚恋问题。一些青年职工在面对个人婚恋问题问题上,有保守、孤僻、自卑心理,往往害怕遭到拒绝而进退失据,对待异性不够主动热情,把所有时间投入到工作上,逃避、忽视个人婚恋问题。

四、关于如何开展职工心理疏导方法的探讨

广大职工在较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下,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这就需要企业发挥各方面优势,制定合理有效方法,多方位开展心理疏导,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一)充分发挥供电企业政治核心作用,更加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点工作范畴。重视抓好企业“职工心理咨询室”建设,科学制定合理“心理咨询辅导计划”,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化,开通途径主动了解职工需求,解决职工心理问题,让职工能“想得通”,让职工心态好。

(二)传播企业正能量,增强职工对心理问题的免疫力

积极举办“职工大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大力弘扬职工身边的先进事迹,用真人真事来感染人、启发人,传播正能量,促进职工思想认识好转,抵御歪风邪气。积极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职工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自我预防和自我治疗能力,能够及时回归阳光心态。

(三)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让职工舒心工作

加快企业文体活动场所建设,配备先进体育设施、健身器材等,方便职工在工作之余开展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工会、团支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登山”、“骑行”、“节日庆祝”等活动。同时,企业要认真组建“红娘”队伍,通过设立“红娘奖”的方式,发动职工为单身青年职工牵线搭桥,结合节假日举办单身男女联谊会、创意大赛、趣味运动会等,把外企单身女青年请进来,让企业内外的单身男女在活动中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增添好感,从中收获良缘。

(四)建立企业职工心理问题预防体系

一是建立企业“职工心理咨询室”。与高校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长期沟通合作,对企业“职工心理咨询室”工作进行指导,让企业职工遇到心理问题后,能得到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二是在各班组设置专人负责班组心理健康工作。履行自身职责,检测其所在班组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主动沟通,解决不了的求助于“职工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专家,并跟踪反馈职工受心理疏导效果,直至问题解决。

三是建立企业心理健康咨询网站。针对企业职工突出心理问题,编制针对性的心理测试题库,放在内部网站上,职工可以随时检测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同时,将一些有助于改善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文章及时挂网供广大职工学习交流。

四是建立企业家庭联动机制。加强与企业职工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职工家庭情况,给职工家属开通心理咨询通道,做到对其家属反映的职工心理问题、行为异常,做到早发现、早重视、早疏导。结合“供电开放日”活动,增进家属对职工工作的理解,为职工家庭感情交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中彪.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