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对比分析

/ 2

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对比分析

康凌

康凌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一病区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分析回顾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40例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并根据我国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患者划分为I型PCO+经期异常,II型PCO+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III型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经期异常以及IV型PCO+经期异常+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观察对比四组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生化特征。结果:观察分析四组患者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8例患者均患有经期异常、PCO及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而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生化特征并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经期异常;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68-02

多囊暖巢综合征属于内分泌紊乱综合疾病,育龄妇女是该疾病发的高危人群,每年妇女多囊暖巢综合征病发率占总疾病率6%-12%[1]。多囊暖巢综合征病例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该病尚无明确的病因,就一般情况,该疾病发生与女性暖巢功能失常、内分泌紊乱、代谢、遗传、女性排卵异常性有着莫大的联系,其临床表现也较为多样,主要有月经异常、多毛、不孕、肥胖、黑棘皮症、暖巢增大、雌激素作用等[2]。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特收集我院40例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鹿特丹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40例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以下诊断:排卵情况、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多囊暖巢、甲状腺及肾上腺分泌,并根据其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PCO+经期异常,PCO+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经期异常以及PCO+经期异常+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四组,观察对比四组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生化特征。

1.2方法

采取体检填表、超声检查、体毛评分等方式,收集98例患者身高、体重、三围、婚育史、经期时、家族史、痤疮情况、雌激素水平、多毛评分资料,在经检验科专业人员于每月经期第2-4天,空腹抽血进行生化检查及测定,生化检查内容包括黄体生成素、卵泡雌激素、睾酮性激素以及雌二醇等,性激素测定误差需控制在10%以内,批间误差需控制在5%以内。

1.5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构成比例

依据鹿特丹诊断标准及2011中国诊断标准,研究分析不同亚型多囊暖巢综合征患者构成比例,详见下表1.

3讨论

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是影响育龄妇女最大的疾病,该疾病属于内分泌紊乱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排卵稀少或无排卵,胰岛素或高雄激素抵抗,其临床病症表现为月经量少或停经、慢性无排卵、多毛、痤疮、不孕不育,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子宫内膜不断增生,从而引发子宫癌。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其病理较为复杂,目前,该疾病成因暂不清楚,但大多数与内分泌紊乱、肾上腺功能失调、遗传、代谢及暖巢轴功能有关[3]。

依据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鹿特丹标准和我国于201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判断,该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多囊卵巢及经期异常,而高雄激素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或者是配胖,与欧美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相比,我国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患者经期异常率较高,肥胖、高雄激素临床表现、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99.5%、29.5%、89.5%、33.0%、46.1%[4]。

由于鹿特丹标准和我国于201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还不够完善,而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也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诊断标准,加之,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变化,导致其诊断争议不断[5]。目前,我国主要将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患者分为四型,I型PCO+经期异常,II型PCO+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III型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经期异常以及IV型PCO+经期异常+高雄激素临床及生化特征,本研究经过对40名多囊暖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现,I型患者为40.00%,II型22.50%,III型17.50%,IV型20.00%[6]。经判断分析,我国多囊卵巢I型患者明显较多,III型、IV型相对较少。而我国2011年制定的多囊卵巢(PCOS)诊断标准中,将月经周期及子宫出血作为主要诊断条件,而鹿特丹标准则是将排卵情况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将月经周期作为临床表现,由此可见,我国需进行大量的样本调查,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囊卵巢(PCOS)诊断标准,才能更准确的提高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少娣.619例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D].中南大学,2007.

[2]李平.基于中医临床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洪士翔.多囊卵巢综合征近20年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4]崔琳琳.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分析及易感基因基因型—表型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王克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基因及心理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6]韩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初探及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