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 2

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段银梅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以期探索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教学方式仍然落后,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因而阻碍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语文基础、心理特征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而是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的技术含量不高,这样落后的教学方式是与时代脱节的。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潜能有待发挥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应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有的教师不能换位思考,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情感体验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教学实际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学素养的主要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将作者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作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只有彰显人文特点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到"活"的知识。第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设计提问,使学生习得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将三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定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要使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得更有效、更科学,教师须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情感体验等开展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教师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让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二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去查阅周总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周总理的一生,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三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需要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就很难独立完成作业。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渗透创新教学理念

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渗透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教材和生活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比如,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后,笔者给学生们播放了黄磊演唱的歌曲《背影》,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回忆生活中那些透着温情的细节:母亲在寒冷的冬天给我找出厚厚的羽绒服,母亲在早餐时给我端来香喷喷的煎鸡蛋,父亲骑着电动车在寒风中骑了近一个小时在校门口等着我放学……今天,请你回顾一下那些你难以忘怀的父母关爱你的细节,并用朴实的语言描述出来。只要善于观察体味,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课文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初中学生的表现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执教《愚公移山》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鲜活的时代语言,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在编演过程中,学生必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形象、表情及肢体语言,这就使他们通过编演感受到了课文的深刻内涵,体会到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收获理想的核心素养培养成果。

参考文献:

[1]赖晓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2]畅玉萍.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