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 1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刘峰惠文静刘炎琴

刘峰惠文静刘炎琴(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87-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为了缓解关节疼痛、切除病灶、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等症状而特定实行的采用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为材料,用工程学的方法制成人工髋关节,用于替代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不仅影响了病人功能恢复,而且还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术后的生活[1]。为此我科室为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6年7月至今,收治4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其中髋部骨折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1例,骨性关节炎9例。年龄45~70岁,平均57.5岁。

2.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较大的手术,因患者承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在手术的了解上会存在顾虑和恐惧心里。为此应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术后护理计划,以信任和尊重的方式与病人与家属进行交流,说明手术方法,讲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讲解此类手术多次成功的先例。通过解释,消除病人的心里负担,使其在平静地心里状态下接受手术,并主动配合手术和护理。

3.术前准备

术前训练指导桥式运动,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并做好各项检查如:髋部、胸部X线检查、化验常规检查、重要脏器耐受力的检查;进行常规准备、备皮、皮试,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术前禁食12h,4h禁饮,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4.术后护理

4.1基础护理

①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保证机体组织的有效灌注。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按麻醉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注意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及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波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时应用止痛剂。②患者仰卧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在两肢之间,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保护骨突出处给病人睡气垫床或睡糜子垫,帮助病人翻身每两小时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③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管是为吸出人工关节周围残留积血,减少伤口内血肿的形成,减少感染机会,护理时注意保持引流液的负压状态和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和量,引流管应低于切口位置30cm防止逆行感染,一般24h引流液﹤50ml时,可拔出引流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2老年病人术后护理特点

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多为老年病人,老年病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以心肺功能低下尤为明显,长期卧床易发生心肺疾患。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滴速。为预防肺部并发症,麻醉清醒后就可以给予头高位45°,术后3~5日给半坐卧位,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帮助搬动患肢,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4.3栓塞性静脉炎的观察护理

指导病人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按摩膝部,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术后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体温多不超过38.5℃,常有轻度全身性反应时,应警惕深静脉栓塞的可能及时报告病情。

4.4康复护理

术后第一天可指导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及双上肢活动;术后第两天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屈伸踝关节、股四头肌收缩。

4.5出院指导

注意功能锻炼及锻炼安全,训练偏瘫肢体与患肢的功能协调,入厕时用坐便,严禁蹲位;穿衣洗澡时应避免屈髋过度,导致关节脱位,坐椅时要保持屈髋<90°,避免坐矮椅和沙发;坐椅应选择有扶手者为佳;终身禁止盘腿和两腿交叉。每日循环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三周可部分负重,三月内达到完全负重。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不适随诊。

5.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近年发展非常快,具有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股骨颈骨骨折患者较常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2],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也尤为的重要,做好术后护理是能使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病人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强调自我护理,告知病人早期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病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王彤,顾晓圆,周士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J].中国康复与实践杂志,2000,6(3):139.

[2]石敏,张秀琼,周永霞等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22.

[3]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