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物平移中的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建筑物平移中的施工技术

严超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策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城市、乡镇的整体规划、格局慢慢的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城市规划要求。例如旧城改造、道路扩展、高铁、轻轨等现代化交通网线的增设,都涉及新旧建筑的拆除转移,特别是历史文化古建的保护与城市改造之间矛盾,于是一种新的建筑保护措施——房屋平移技术便应运而生。房屋的平移,除了保留建筑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外,还使迁移后的建筑与新的城乡规划设计相契合。同时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房屋平移技术的运用范围将越来越广阔。

关键词:房屋;古建筑;平移技术

建筑的整体平移的基本概念是在保持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不被破坏或者在不影响建筑物结构和功能的条件下,在某一特定标高,将建筑物通过托换沿其进行分离,其中建筑物还需设置上下轨道梁与滚动装置使建筑物获得支撑,通过顶推、板车拖拉等形式将建筑物沿规定的路线,整体水平移动一定距离,将其由原址迁移到新址,放置在预先设置好的新基础上,通过施工将结构与基础相连接,建筑物的平移便完成。建筑平移包括纵向、横向、移动加转向、提升高度等等。

1建筑物平移的优点与作用

建筑物的整体移动,与建筑拆除重建相比,主要有以下五个优点:

(1)节约资金:通过以往同类型建筑平移的案例对比,建筑物整体平移所需资金仅有原建筑拆除重建的20%到50%;故通过建筑物整体平移,可以有效的节约项目成本,除此外拆迁安置等费用亦可除去。

(2)对生产生活影响小:因为房屋平移时速度很慢,十分平稳,室内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觉不到房屋的平移与震动,所以在施工期间,平移技术对楼房用户的生活影响较小,二楼以上可以正常使用。

(3)节省工期:平移工程的主要施工部位在于基础与轨道梁,相比整体建筑施工,工期通常较短,通常在2到5个月左右,而拆除重建的建筑垃圾处理,新的施工规划设计,又是一个完整的施工程序,工期则在一年以上。

(4)安全环保:建筑物的平移施工因施工范围小,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粉尘、碎块等都对环境破坏较大。房屋的平移,仅进行地基的处理,其他部分可正常使用,有利的保护了环境。

(5)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建筑的平移很好的解决了城市新规划与旧建筑的冲突,通过对原有建筑物的平移和转动,使建筑物移位后能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还能有效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它对于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矛盾提拱了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通过平移或转动以致提升,不仅使迁移后的建筑能满足城乡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建筑物整体结构几乎无损坏,通过加固补强措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抵御地震等灾害的能力。

2建筑物平移施工技术论述

2.1房屋整体托换施工

托换技术是房屋平移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决定房屋平移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其实房屋的托换技术最早应用在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和改造当中,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才逐渐被应用到房屋平移施工当中的。房屋平移托换体系主要包括房屋上部结构加固托架和墙柱托换构造,平移托换体系是临时性托换,临时性托换主要是为了保证房屋上部结构在迁移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托换砖墙时主要有“双夹梁式墙体托换”、“单梁托换”两类。双夹梁式墙体托换,是在柱或墙体两侧设置两道混凝土夹梁,通过布置钢筋、设置抗剪钢筋、抗剪齿槽、抗剪螺栓等措施,使得上部荷载通过剪力的形式传递给两侧的夹梁,夹梁再通过滚轴将力传递至下面的轨道梁。其优点是施工相对简单,施工工期短,应用也较为广泛。单梁托换法,先挖土至基础底面,将柱的原独立基础表面凿毛,在独立基础之间浇筑下轨道梁。当下轨道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再梁上安装滚轴。将柱的根部四周主筋暴露,在安装完成的滚轴上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上轨道梁,使得柱与上轨道梁连成一体。

2.2平移轨道基础(下轨道梁)施工

平移轨道基础的正确设置是保证保证建筑物顺利平移至目的地的前提,不但需要足够的承载力承载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仍然需要提供建筑物整体平移所需要的顶推反力。平移轨道的形式多样,主要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砖石砌体结构。其采用形式需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地质勘察资料、建筑物总荷载、结构形式以及重要等级等多方面考量确定。

2.3建筑物平移施工

完成下轨道梁的施工后,将钢板安置在上轨道梁的下部和下轨道梁的上部分,在两钢板之间放置圆钢滚轴。利用基础在建筑物后部设置好反力座,用钢绞线将其固定在下轨道上。根据所需托换建筑物的重量配置相应的液压千斤顶与反力支座上,通过顶推作用将建筑物逐渐向前顶进。除了顶推平移外国外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自行式液压平板车进行整体移动,国内也逐渐开始应用。

2.4建筑物旋转就位

一般建筑的整体移动要达到新址,除了平移外还包括旋转,即建筑物达到新址后的方位变化,建筑物必须做出相应转向。一般采用平面反复位移调向方案,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汽车的倒车转变,可事先用混凝土浇筑一个圆形调向平台,使建筑物在其上经过若干次前进后退,逐渐完成调向动作。建筑物就位以后,取出所有钢滚,取出千斤顶并封护,最后解除保护结构,用实心砖和水泥砂浆将间隙砌满,对建筑进行全面检修,至此,建筑的整体平移完成。

3整体位移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建筑物整体位移最常见的问题便是上下走道板间的水平误差,由于托换梁施工是分段进行的,粱段之间难免会产生水平误差。水平误差超过一定限制将导致位移机构受力不均匀,严重时还会导致托换梁上部结构出现开裂。主要的应对措施是提高水准测量的质量,及时排查变形过大的上下走道板并予以替换,接缝处保持平顺。在整体位移中同样也会发生整体偏移,大多是由于上下走道板不平行所致,如果出现偏位,应及时根据偏移方向利用滚轴进行矫正。总之,在位移施工当中,需要加强位移监测,根据动力变化情况时刻进行记录观测,发现偏位、上部结构开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顶推并查明原因。

4结语

我国的建筑平移技术起步较晚,最早出现在80年代,至今也才40左右,但发展速度较快,如今已经有上百个建筑完成整体迁移工程,但是在实际应用工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托换方式选择不当、土方开挖失误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平移施工的质量,所以施工者需要在平移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平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葆玮.古建保护的整体平移技术探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4):63-74.

[2]吴昌凡.房屋平移施工中的技术要点探析[J].门窗,2014,07:165.

[3]庄延清.建筑物整体平移施工技术[J].福建建筑,2007,8(110):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