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血清学指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血清学指标分析

蔡景兰

蔡景兰(牡丹江市解放军第二0九医院检验科157011)

【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根据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水平组和正常蛋白水平组,各自患者分别为65例和43例。对患者入院前后的血清蛋白值水平进行分析,观察,比较。结果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水平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低蛋白水平组里表现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的血清学指标的有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质(CRP)脑尿钠肽(BNP)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56-02

当有不稳定斑块有出现裂缝、破裂或者糜烂时,形成血栓,进而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急症,主要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发病非常急,所以患者经常会出现心律不齐、心绞痛等临床现象,甚至猝死。我们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质、脑尿钠肽血清学指标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根据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水平组和正常蛋白水平组,各自患者分别为65例和43例。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5±3.5)岁。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利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入院、发病5天和发病12天的患者血清的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质水平;同时患者的脑尿钠肽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针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低蛋白水平组患者和正常蛋白水平患者发生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情况,并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SPSS13.0软件系统;计量t检验;计数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院意义。

2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质水平和脑尿钠肽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水平升高。详见表1。

表1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65例低蛋白水平组患者入院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水平组的43例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三种类型。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质和脑尿钠肽水平进行早期检测,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质水平和脑尿钠肽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水平升高。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65例低蛋白水平组患者入院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水平组的43例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的血清学指标的有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邓次妮,沈潞.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09,28(6):331-333.

[2]任宁,黄体钢,舒珺,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5):49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