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消息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消息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王颖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指导,选取《CNN每日新闻》、《口袋英语精选》和《可可英语》三个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消息进行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分析,结合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符号模态的特定组合,揭示该类微信公众平台独特的“多模态”话语体系,引导订阅受众接受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英文交流能力。

关键字: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贸、通信、民生、教育、交通等方方面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微信,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流畅与便利性。继微信于2011年1月诞生,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以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为例,相比传统的英语教育与学习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教育,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高效吸收和消化学习信息,还能享受休闲娱乐。本文将从多模态分析角度出发,对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消息,进行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分析,从而揭示该类微信公众平台独特的“多模态”话语体系,进而分析该平台获得广大用户青睐的原因。

一、英语类微信公众账号

作为微信应用中的新增功能模块,微信公众平台由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推出。经过QQ号码,邮箱或者手机号的申请,团体和个人可以拥有专属的公众账号,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的实时发布与交换。微信公众账号主要分为三类: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其中订阅号以极致的用户体验,饱含互动性、实时性和信息性,使得微信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线上学习平台。人们从来不会放弃学习英语的热情,而英语类微信公众账号的出现为更多用户带来了福音。随时随地轻松学英文,工作学习娱乐同时兼顾,英语类公众账号无疑会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学习工具。

英语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分为两类教育学习类与阅读娱乐类。前者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牢笼,巧妙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克服了时间与空间障碍,轻松自如地享受英文学习,此类公众账号主要包括各类考试类账号,如《雅思托福》、《英语四六级》、《新东方英语》等;后者重在满足英语类学习者的娱乐心理与拓宽受众的英语文化视野,通过阅读各类推送消息,不断加深英文学习的乐趣,达到了学习娱乐两不误,此类公众账号主要包括各类双语新闻和各类听说娱乐等账号,如《CNN每日新闻》、《口袋英语精选》和《可可英语》等。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克瑞斯和勒文率先提出多模态话语研究。韩礼德认为意义的表达功能在语言及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具有体现。文字,手势语,图片,声音、空间、视频等都可以称作“符号模态”,即为“模态”。任何由两种及以上的符号构成的语篇资源,被称为多模态,也称多符号。基于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模态话语编织了多种交流模态(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曾蕾指出“超出文字语言符号以上的多种符号语篇”即为多模态语篇。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便是针对由一个以上单模态所构成语篇的话语分析。

克瑞斯和勒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语言三大元功能的视觉语法,创造了图像的三种意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再现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不同的视觉体验实现,有助于安排已发生的行动和事件、空间的变换和进展程度。在互动意义中,说话者与听话者互相作用,通过各种模态实现的陈述与要求,达到有效的互动效果。构图意义主要展现在整体布局上,语篇的各种成分各司其职。不同的语篇具体位置,决定了所表达的意义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三、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英语微信公众平台上即时推送的英语信息,一方面,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具有便利性,不仅节约时间空间,而且图、文、声并茂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锻炼了听、说、读、写、译能力,因此微信平台上的英文学习与交流炙手可热;另一方面,对语言交流者而言具有多样性,他们不仅可以获取新闻资讯了解时事,还可以提升英文阅读能力,强化英语文化知识涵养;基于视觉语法框架,本文将从再现、互动和构图三类意义对英语类微信平台的推送消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揭示微信平台推送消息的“多模态”话语体系。

3.1再现意义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订阅账号通过每天推送一条群发信息,对社会各类事件再现了现实情况。推送信息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消息等多类形式对某个事件进行描述,相比传统媒体更加生动深刻、别出心裁。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消息以教育学习类与阅读娱乐类。

以《CNN每日新闻》公众账号为例,2016年6月27日的推送消息是对“英国脱欧,亚洲股市大跌”的报道,文字、图片交叉排列,语篇意义丰富。一方面,图片通过选取欧盟与英国国旗,以及亚洲经济强国日本的国旗,达到了视觉上的对比性和针对性效果,与文字说明形成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文字是对事件的具体描述,通过数字化和举事例的方式,对英国脱欧对亚洲股市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地描述。该推送内容,不仅与国际时事对接,而且报道出自外媒,微信受众一方面即时地了解新闻事件,另一方面通过地道的英语表达,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因而该公众平台博得了众多受众的青睐。

3.2互动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微信公共平台以互动为出发点,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推送消息进行回复,而平台也会做出回应,进而使得受众拥有了继续使用该平台的兴趣,这样不仅获得了用户体验,而且体现了互动意义。类似的互动消息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语音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不同形式互相补充说明,多种形式的互动传播体现了其多模态话语体系。

以“口袋英语精选”公众账号为例,其下属的选项“英语吧”为英语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根据受众的需求,他们可以选择“每日一句”、“双语美文”、“实用英语”、“实用口语”和“英语社区”不同版块。而且每个子选项下面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推送消息为图片、文字,音频及视频的“多模态”结合。只需轻轻一点,相应的互动消息推送便映入眼帘,这使得英语爱好者的学习兴趣逐步加深,进而引发分享文章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3.3构图意义

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位置实现的,任何特定元素的位置决定了它在整体中的角色;取景指的是有无取景手段,即元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分割标志。若有切割线条,则线条两侧的元素会有属于与不属于的意义显示;显著性指的是观察者的注意力在不同元素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元素的前景或者背景、色调值的对比、相对尺寸,均能体系元素的显著性。

通过“可可英语”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的来看,“听歌学英语”是该账号的主打版块。首先,在推送页面中,信息值是通过排版和标题等元素在页面的位置实现的,“听歌学英语”板块的位置排在第一位,显示出其重要程度以及受欢迎程度;其次,在该板块中,音频,文字和图片的显著性上,排列顺序为音频、图片和文字,该顺序凸显出音频的重要性,以及该顺序决定了读者的阅读模式,即打开音频链接,然后边听歌边浏览图片和文字;再次,在取景方面,推送消息的背景色彩鲜明,分割线条清晰自然,白色背景与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前景模板化排列,使受众舒适地接受推送消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阅读量。

四、结论

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觉语法角度出发,对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消息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分析,彰显出多模态话语体系的优越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总之,英语类微信公众平台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话语构成的信息平台,多模态之间互相补充,可以准确而完整推送实用有趣的英语类信息。该平台利用形式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别具特色的文本风格推送传播英语资料,同时拓宽英语文化视野,满足了受众需求,充分调动了英语爱好者的参与性,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和英文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4):78-80.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

[4]祁亚楠.微信引发的新媒体变革.中国广播,2013.

[5]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喻小帅.浅析移动社交工具的特点与发展前景——以微信为例.中国传媒科技,2013.

[7]朱永生.多模式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8]Halliday,M.A.K.&C.Mattheiessen.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

Amold,2004:6-14.

[9]Kress,G.&vanLeeuween.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

Rouledge,1996.

[10]Kress,G.&vanLeeuwen.MultimodalDiscourse:TheModesandMediaof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mold,2003:41-58.

作者简介:王颖,1992年1月19日出生,女,汉族,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