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陈轶洁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省红河州661100

摘要:《健康评估》一直都是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学生抬头率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随着对教程的改革,模式的转变,很多高校都采用信息化教学,本文就针对这一观点,研究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中都有哪些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健康评估;护理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应用在了各类院校中,其中就包含高职院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专业的全面掌握,决定了毕业后的专业实际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普及,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专业自主性,而《将康评估》作为护理课程中的桥梁,在护理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而为了更方便学生记忆与实践,在教学模式中引用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揭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保证课堂质量。

1:《健康评估》的含义与应用

对于高校的护理专业来说,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中的首要环节,要将护理对象的资料进行系统的、连续的收集,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与措施的基本依据。正确的护理方式来自于准确的护理诊断,而准确的护理诊断建立在正确的健康评估之上,完整且准确的健康评估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其中,健康评估中的评估内容包含对护理对象的现在实际的健康状况,以及未来会发生的疾病风险危害等,健康评估与临床诊断思想稍微有些类似,只是健康评估会比较果断些,例如:是否健康、健康程度、风险等,将临床医学思维进行了延伸,同时也是实用医学中的进展。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要知晓正确的健康评估是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要具备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2: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这三个字对于大众来说并不陌生,而信息化教学更是在我国众多的院校中得到了普及,在教师的课件中起到了很好地辅助作用,关于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引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教材的资源进行优化,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重点,学生作为辅助,只需要两个耳朵听,而信息化教学是要实现以学生作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毕业后就要将在学校所学运用到实际护理中,如果在学校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而为真正的对专业进行理解实践,就违背了学习专业的目的【1】。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是将教师放置于监督的位置上,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建立属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思维方式。

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的应用实践

上文中有提到过,《健康评估》是连接基础护理内容与高级护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只有将此学习透彻了解,才能更好的学好此学科。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想要更进一步的学好此专业,应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下,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基础掌握。

3.1教学内容的课前准备

从小学学习阶段开始,就有课前预习这一说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当堂课程内容的更好掌握熟悉,原来在信息化不普及的时候,都是依靠学生自己手动进行资料的查阅与熟悉,而现在的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透过网络进行课程相关内容的搜集,以及相关内容的问题设置,省去了时间的消耗,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邮箱手段,将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课件通过邮箱形式进行一键发送,方便快捷,发送邮箱也可备注,下节课要进行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也可通过教师传输的教学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将内容进一步的掌握了解。

3.2教学课堂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课前准备,学生对于当堂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始本节课的开展。信息化的方便,除了在文件传输中方便大家浏览,更是在课堂的实际应用中,用多媒体的形式将图片、文字、视频等进行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课前准备,结合视频资料加深他们的记忆印象。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中,很多理论过于抽象,如果只是通过老师口头上说,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也是筋疲力尽,违背了教学目的,而通过信息化多媒体的设计,可将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就例如[抽血不属于健康评估内容,可以换个举例,比如说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在素材中,只是用较为生硬的文字来进行这项检查的描述,学生理解的也只是文字的表面含义,而信息化教学,可将此项内容形象化,转化为视频动画,供学生掌握,进而在实践课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3.3课后表述评价

在当天的课程内容最后,教师可将原有的小组分组,进行最后的课后表述,以小组为单位,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内容中的视频内容、动画、情境展现等进行总结发言,通过发言,由老师对每个步骤进行评价,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进行添加或是修改,加深学生对护理知识点的记忆。除此之外,小组分组另一个好处在于成员之间可加深沟通交流,发现自身优缺点,透过之间的交流,弥补缺陷,提升学生的综合总结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传统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主体[主体]的教学课堂会被逐渐替代,随之教师的角色也会发生改变,从讲述者变为引导者,而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性、主动性参与。而信息化教学针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会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于明燕.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8(Z1):17-20.

[2]段薇薇.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7(1):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