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肉瘤样癌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肺肉瘤样癌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沈麦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肉瘤样癌的作用。方法:观察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肉瘤样癌的表现,针对病灶的密度、形态、强化特征、部位、边缘等进行分析,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诊断,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考虑肉瘤样癌,肿瘤累及胸膜。经螺旋CT诊断,患者的肿瘤位于右肺,直径大于5cm,形态呈现圆形,有毛刺,有胸膜侵犯。结论:由于肺肉瘤样癌有很多特点,因此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特征表现多样。

关键词:肺肉瘤样癌;诊断结果;多层螺旋CT

肉瘤样癌(sarcomatoidcarcinoma,SC)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最多见于子宫,也可见于鼻咽部、乳腺、膀胱、食道和皮肤等,原发于肺部的肉瘤样癌较罕见[1]。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肺肉瘤样癌住院的患者达上千人次。鉴于此病较为罕见,其影像特征也较为模糊,介于肉瘤与肺癌之间[2]。因此临床对于这方面的影像分析极为重视,这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病灶,给予科学有效治疗极为重要。笔者为分析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肉瘤样癌的效果,进行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患者女性,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症状,咳嗽为干咳,无痰,无发热,无头痛,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患者自服止咳药物治疗后咳嗽未见好转。

1.2诊断方法经病理检查: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舌段切除术+左下肺门包块切除+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病检(2013-04-08)。

CT检查:肺尖部至膈上部范围进行螺旋CT扫描,设置层厚、层距为5mm,矩阵为512*512,行胸部平扫后,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欧乃派克1.5ml/kg,进行增强扫描。

1.3诊断评价观察肺肉瘤样癌的影像特点,对比病理诊断分析。

2结果

经病理诊断,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考虑肉瘤样癌,肿瘤累及胸膜。免疫组化:EMA(+),PCK(+),TTF-1(-),SMA(弱+),BCL-2(+)。

经CT诊断,影像表现为:患者的肿瘤位于右肺,直径大于5cm,形态呈现圆形,有毛刺,有胸膜侵犯。平扫时为均匀肿块影,见图1、图2。

增强扫描后,肿块后壁边缘强化,见图3、图4。

3讨论

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一些先进的影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利。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影像上的特点分类[3],肺肉瘤样癌可分为2型,即周围型(肺实质型)和中央型(支气管腔内型)。周围型以腺癌为多,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占50%。而中央型以鳞癌多见,约占总体发病率的91%。有学者指出[4],肺肉瘤样癌的分类与肉瘤成分之间无关。周围型肺肉瘤样癌为实质性团块,多位于肺边缘,生长较快,肿瘤可长得相当大,倾向于侵犯胸膜及邻近的纵隔或肺内血管,肿瘤直径大,肿瘤区域间可出现坏死脱落形成空洞,但这种现象较少见,其次,肿瘤实质内可以钙化,患者的症状轻微或无,常为咳嗽、咯血、胸痛等,如果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治疗,早期就可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中央型肺肉瘤样癌较为少见,多位于肺门部,肿块常呈息肉样向支气管腔内突出,生长缓慢,病灶的边界较光整且体积较小。这类型区域淋巴结受侵与远处转移少见[5],与周围型不同的是,其早期即有症状,咳嗽、胸痛、痰血等,因此,可及早治疗,预后较中央型效果好。如果中央型肿块较大时会阻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肺炎等,因此早期切除预后良好。朱莉等[6]在研究中指出,给予肺肉瘤样癌患者以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确诊后采取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众所周知,肺肉瘤样癌影像学表现介于肉瘤和肺癌之间,可能在某方面不利于判断,但仍呈现出部分特征:①肿瘤大多位于肺周围。此外,在肺叶分布上,肺肉瘤样癌上叶多见,其原因不清;②肿块体积较大,肿块直径为2~8.5cm,平均4.9cm;③肿块密度不均匀,本组病例密度大部分不均匀,当肿瘤较大或生长过快时,可出现灶性或大片坏死,导致CT像上密度不均匀。空洞的出现可能为肿瘤生长较快而缺血坏死液化,坏死物通过支气管引流而形成的残腔。中央型较周围型密度均匀,这与中央型患者症状出现早,发现肿块较小有关。肿瘤边缘呈实体向外生长,且生长速度不一致以及肿瘤内纤维组织增生收缩,导致CT影像上肿瘤呈分叶状改变,但多无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④肿瘤易侵犯邻近胸膜或胸壁。刘义涛等[7]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CT肺肉瘤样癌的直径均在4cm左右,且呈现出体积较大,肿块的密度呈现不均匀,多周围的胸膜有侵犯。笔者为进一步分析效果,进行研究: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考虑肉瘤样癌,肿瘤累及胸膜。患者的肿瘤位于右肺,直径大于5cm,形态呈现圆形,有毛刺,有胸膜侵犯。平扫时为均匀肿块影;增强扫描后,肿块后壁边缘强化。

综上所述,肺肉瘤样癌是一种独立的病理实体,它含有肉瘤和肺癌两种成分,其螺旋CT表现有别于单纯肺癌和肉瘤,在螺旋CT上主要位于周边肺野,上叶多见,呈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大多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坏死,易侵犯邻近胸膜和胸壁。

参考文献:

[1]胡小丽,邓东,张小波等.肺肉瘤样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2):1978-1981.

[2]陆紫微,王中领,孟倩等.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4):567-570.

[3]王中领,陆紫微,钱农等.肺肉瘤样癌多层螺旋CT特征[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7):951-955.

[4]徐晓莉,宋伟,隋昕等.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1):93-98.

[5]杨新国,田昭俭,吴起嵩等.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病理亚型及其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9):1429-1433.

[6]朱莉,叶剑定,陈群慧等.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2):124-126.

[7]刘义涛,肖建宇,叶兆祥等.30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3):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