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盾构法隧道过历史塌陷区施工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谈盾构法隧道过历史塌陷区施工工艺

陈雷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地铁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组成,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须品。修建地铁过程中,盾构法具有不影响地面交通、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小、适应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速度快等众多优点而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但不同的区域地质情况不同,地层情况复杂,盾构施工作业中可能存在较多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本文根据广州地铁某一溶土洞发育区域施工标段为背景,简单叙述下泥水盾构通过历史塌陷区施工的技术指导、心得体会。

关键词:盾构;隧道;塌陷区

1施工作业背景

1.1地面塌陷情况说明

在本项目筹备施工中,盾构通过段发生了大面积的地面塌陷事件,造成交通中断3个月,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在盾构机通过历史塌陷区时,可能存在不明空洞造成盾构泥水仓失压,再次造成路面坍塌,导致出现交通中断、车辆和行人掩埋等事故,对社会影响巨大。

塌陷区地面上方道路护栏、路灯柱、环卫工具房、树木等杂物掉入坑内,可能在隧道断面内遗留。在抢险时采用C25混凝土回填,上铺石粉,然后采用压密注浆的方式进行补充注浆。

1.2塌陷区域地层情况

根据地质详勘资料显示,塌陷区附近地层由上往下分别为杂填土、砂层、部分粘土层及灰岩微风化带。该地区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上部砂层较厚,最大厚度约10m,周边可能存在未探明的溶土洞、断裂带等。

第一个塌陷区附近详勘孔揭示该溶洞高度达6.7m,少量充填,呈串珠状,漏水,溶洞的连通性较强,溶洞顶仅有0.1m厚灰岩,灰岩上方为7.9m厚饱和粗砂层和2.8m厚饱和砂砾层。

第二个塌陷区附近详勘孔揭示溶洞呈串珠状,夹薄层灰岩,粘粒、砂砾填充,洞顶有1m灰岩,岩层上方为7.6m砂层。

2施工准备

2.1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风险:在盾构机穿越历史塌陷区时,可能存在局部未探明的空洞,导致开挖仓泥浆漏失而失压,若泥浆不能及时补充,可能会发生掌子面塌陷,最终形成再次的路面塌陷风险。此外,塌陷区可能有异物侵入到隧道洞身范围,影响盾构掘进,损坏刀盘刀具,使得被迫在塌陷区停机的风险。

对策:(1)做好区间建筑物和管线调查,特别是建筑物基础、管线与盾构隧道的位置关系,做好沿线房屋鉴定和保护工作,落实各重点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管理单位联系方式;

(2)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备足应急材料。工程应急车随时待命,在地面与盾构掘进同步行进围蔽;

(3)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监测,及时地反馈给现场指挥,在掘进中能及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根据相关要求,按设计图纸对塌陷区溶洞进行扩大范围处理,采用灌注砂浆、WSS双液注浆、单液浆注浆等工艺对塌陷区及溶洞进行填充处理。该区域的扩大处理已完成,并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

(5)针对可能存在局部未探明的空洞,导致开挖仓泥浆漏失而失压的风险。增设备用泥浆池,增加备用泥浆的储备量,不少于1000m³。同时在膨化池制备高粘度浓泥浆以备不时之需;

(6)盾构拟定掘进参数,开挖仓拱顶压力1.7~1.8bar,推力8000KN~12000KN,刀盘转速0.8~1.0rpm,刀盘扭矩小于2.0MN.m,掘进速度10~15mm/min。根据地质变换设定泥浆参数,泥浆粘度24~30s,比重1.1~1.2,每环掘进开始和结束均需实测泥浆指标;

(7)在通过历史塌陷区前合理位置进行刀具检查、更换,对电缆线接驳延长,以及设备的检修,保证盾构机顺利连续掘进通过。

(8)盾尾通过历史塌陷区后在合适位置增加开仓检查点,整修刀盘刀具和清理开挖仓和刀盘上的异物。通过期间若遇到障碍物,掘进参数会出现异常,如刀盘扭矩波动大、掘进速度降低、推力增大、姿态变化大等,需立即停止掘进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若需进行进仓清障,应采用压气进仓方式。

2.2技术准备

2.2.1掘进参数控制

(1)切口水压

原则上根据公式计算的切口水压力的值进行控制,施工中按照地面沉降数据进行调整。

P=P1+P2+P3

=γw•h+K0•[(γ-γw)•h+γ•(H-h)]+20

P:切口水压力(kPa);P1:地下水压力(kPa);P2:静止土压力(kPa);P3:变动土压力,一般取20kPa;γw:水的容重(kN/m3);h:地下水位以下的隧道埋深(算至隧道中心)(m);K0:静止土压力系数;γ:土的容重(kN/m3);H:隧道埋深(算至隧道中心)(m);

根据上式可以得出:盾构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切口水压,同时严格控制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排泥量等,尽量减少压力的波动。根据塌陷区的埋深及其地质复杂性,考虑保障系数,拟定通过期间的拱顶压力设定为1.7bar~1.8bar。

(2)泥水质量指标

在施工期间采用高质量的泥水输送到切口,使其能很好地支护正面土体,塌陷区掘进期间,泥水密度控制在1.1~1.2g/cm3,粘度控制在24~30s。

(3)推进速度

推进速度控制在10mm/min左右。采用低速推进,使土体将盾构推进所产生的应力充分释放,避免产生由于推进应力过大或过于集中而造成破坏。

(4)开挖土量控制

泥水式盾构开挖的泥砂随同循环泥水一起排出,不能直接测量开挖土量,所以要根据送排泥流量、送排泥密度、土工试验结果,采用计算开挖土量:在计算开挖土体的体积时,因要用土粒比重和岩土体孔隙比,故以绝对值进行控制很困难。因此用统计法相对比较开挖土水中重量,以进行判断,为此,必须使掘进速度、掘进开始时泥浆密度等掘进条件大体恒定。现场实际操作是通过测量分离站的渣土量估算每环出土量,以判断每环的出土量是否正常。

2.2.2泥浆参数控制

(1)泥浆运行简介

在泥水循环利用过程中,泥水性能的管理主要是对泥浆质量的控制,即对泥浆最大颗粒粒径、粒径分布、泥浆密度、泥水粘度的管理。泥水粘度是表示泥水的内部摩擦。粘度小,利于泥水以流体形式运出掘削面土砂及地表土、水分离。但从泥水成膜特性方面考虑,希望泥浆粘度大,泥浆粘度大有利于粘土颗粒吸附聚集在掘削地层表面,即成膜速度快,对稳定掘削面,防止逸泥有利。当泥水粘度过大时,排泥管易堵塞。

泥水的密度是一个主要控制指标,过高将影响泥水的输送,过低将破坏开挖面的稳定。一般在能满足开挖面稳定的情况下,泥水密度越小越好,这样能节省泥水制作成本,减少膨润土的消耗。当泥水密度偏低时,通过快速制浆机加入膨润土进行调整;当密度偏高时,用泥浆泵抽出泥浆池的浓泥浆并加入清水进行稀释。

现场配置有清水池、新浆池、膨化池、废浆池,每个池的容量为400立方米,以及分离站首层的运行池,容量为300立方米。膨润土从混合池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新浆池,经二次搅拌混合后进入膨化池,在膨化池膨化24小时以上形成高浓度优质泥浆,通过转运泵可随时运输至分离站首层的运行池,通过进浆泵进入环流。

当运行池的泥浆指标不再适用了,可通过转运泵把废浆转运至废浆池,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将新鲜泥浆输送至运行池,再次形成环流。过多的废浆通过压滤机挤压成泥饼外运,压滤的水可重新回到清水池存储或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排放。

(2)泥浆管理的重点

盾构机运行过程中需关注泥浆循环系统的进、排浆性能差异,需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进、排浆流量的差值:在盾构机正常掘进过程中,因泥浆携渣作用,泥浆循环系统的排浆量会略大于进浆量。若进浆量大于排浆量,则说明在开挖面存在漏浆,盾构机刀盘附近可能存在未填充的溶土洞。此时需抓紧提高泥水循环系统进浆量,保持切口环水压稳定。避免因漏浆产生的泥水仓压力波动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进、排浆温度的差值:在黏土地层掘进时,刀盘容易发生“结泥饼”,导致盾构机掘进困难。进、排浆温度的差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刀盘前方是否结泥饼。若排出泥浆温度高于进浆温度过多,应适当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参数,降低刀盘扭矩,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刀盘结泥饼。

进、排浆粘度的差值:盾构机运行过程中,泥浆循环系统中进、排浆粘度的差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盾构机所处地层情况。在盾构机运行过程中,需根据进、排浆粘度的差值对泥浆的粘度进行调整。若进浆粘度高于排浆粘度,说明盾构机掘进断面目前所处地层可能为砂层等非粘性地层,在此种地层掘进需适当提高进浆粘度,以保证泥浆的携渣能力。若进浆粘度低于排浆粘度,说明盾构机掘进断面目前所处地层可能为泥质粉砂岩等粘性地层,在此种地层掘进时可能发生“结泥饼”,需适当调小泥浆粘度。

2.2.3应急处理

以人为本,群防群控。把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3小结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盾构法施工越来越成熟,盾构隧道施工让人们更多意识到了此工法的长处。相对目前各种工法来说,盾构法施工有着明显的较低风险,综合成本也较低。盾构施工三大要素地质、人员、机械,地质是重中之重,虽然目前各种地质勘查技术较快,但任然不能完全把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风险完全规避,这就需要我们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全部因素。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控制,基本上施工就会顺利开展,总结相关经验,为推进地铁事业的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竺维彬,鞠世健.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张志伟,贾艳敏.地铁盾构法施工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J],铁道建筑,2010

[3]徐芙蓉,吕秋鸿,刘新.盾构在不良地层中穿越别墅区施工技术[J],工业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