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观察

谭婷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省凉山州6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早期胃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软件SSPS产生的随机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照组应用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9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0%),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

Clinicaleffectof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inthetreatmentofearlygastric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inthetreatmentofearlygastriccancer.Methods:86casesofearlygastriccancer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randomlygeneratedaccordingtotheSSPSstatisticalsoftwarewas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use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thecontrolgroupusedradicalresectionofgastriccancer,theclinicaleffects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experimentalgroup(93%)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93%);incidencerateofcomplicationintheexperimentalgroup(0%)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14%),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atientswithearlygastriccancerweretreatedby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whichcanimprovetheclinicaleffectand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Keywords]Endoscopicmucosalstripping;Radicaloperationofgastriccancer;earlygastriccancer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其特异性症状少,多数患者在发现胃癌时,已为胃癌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EGC)的诊出率越来越高,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往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常采用的是胃癌根治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恢复慢的特点,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现笔者就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以后早期胃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3],均自愿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入选病例均按照统计学软件SSPS产生的随机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3±2.1)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1.9±2.6)岁;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进行组间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如下:全麻后,采取开腹手术治疗,依据患者的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当肿瘤位于胃中上部时,需采用近端切除或全胃切除;如肿瘤位于胃下部1/3时需进行远端切除,针对肿瘤的位置选择是否进行淋巴结的清扫。

实验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如下:硬膜外麻醉,通过染色剂了解肿瘤的边界位置,对肿瘤边界外5mm处进行标记,标记时采用靛胭脂5ml、肾上腺素1ml、甘油100ml及果糖、生理盐水配制而成的注射液,在标记点外侧进行黏膜下多点注射。黏膜下注射病变充分抬举后,采用IT刀做环形切开,切开时沿着标记外侧,通过透明帽对黏膜下病灶进行反复注射,以便于分离,一直注射至完整切除病灶为止,科采用氩离子凝固创面血管进行止血,如血管较大,则可采用止血夹进行夹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治愈为肿瘤彻底清除,癌细胞活检阴性持续一月以上;显效为肿瘤缩小1/2以上,癌细胞活检阴性持续一月及以上;有效为肿瘤缩小1/2,癌细胞活检阴性持续一月以上;无效为肿瘤体积未发生变化[4]。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SPS18.0,以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40/43),其中治愈、显效、有效各16例、13例、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33/43),其中治愈、显效、有效各9例、15例、9例,无效10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X2=4.4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有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X2=4.4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期胃癌是发生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病变,与病灶大小及是否转移无关,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但手术根治术会破坏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胃癌根治术采用的开腹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慢,延长住院时间等,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被逐渐应用于手术中。目前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剥离术,但前者只能切除患者部分胃粘膜,术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但这种手术方式仅适应于肿瘤直径在2cm以下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肿瘤的直径大于2cm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法将病灶全部切除,增加了复发率[5]。而内镜下黏膜剥脱术则可在内镜的引导下,将肿瘤从黏膜下层剥脱,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剥脱术可以整块的切除肿瘤病灶,切除范围更为广泛,弥补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不足,但内镜下黏膜剥脱术的手术创伤也要大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导致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且内镜下黏膜剥脱术手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剥脱术,对照组应用传统胃癌根治术,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9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0%),表明与传统胃癌根治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剥脱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也较少。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崔盈盈,卢忠生,令狐恩强,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4):341-343

[2]冯倩,戈之铮.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9):2031-2035.

[3]周平红,彭贵勇,杨仕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4):1507-1511.

[4]王倍,房津辉,张丽丽,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2):3653-3655.

[5]郝晋雍,黄晓俊,王祥,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245-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