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比较

杨雯

徐州贾汪区人民医院221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髓内固定手术及髓外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髓内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髓外组(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56例,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髓内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髓外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髓内组与髓外组患者在Harris评分的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并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治疗恢复时间,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髓内固定;髓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

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造成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日趋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关键在于有效内固定及早期手术[1]。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髓内组及髓外组患者分别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及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髓内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髓外组(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56例,其中女性患者人数为53例,男性患者人数为59例,年龄在65—79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8.39±2.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髓外组:股骨髁外侧切口,直至大转子顶部,充分显露近端股骨干,克氏针临时固定,通过手法解剖复位,合理T型柄DHS角度导引器的选择,对DHS三联体刻度给予有效调整,将其安装好之后沿着导整滑动,将DHS针插入其中。髓内组:标记过大粗隆顶点的垂直线与股骨干纵轴中线的交点,沿股骨干纵轴,向近端延伸,行3cm长切口,将髓内钉置入,并将近端皮肤切开实施股骨头的置入,将远端皮肤切开进行股骨干的置入[2]。

1.3观察指标

应用Harris评分表对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疼痛以及下肢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记录并计算患者的平均分。并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髓内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5.31±58.37)mL、(86.57±14.73)min、(16.31±2.57)d,髓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7.59±101.25)mL、(98.67±21.43)min、(21.38±4.51)d,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髓内组患者及髓外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7.69±6.52)分、(87.53±6.79)分,髓内组与髓外组患者在Harris评分的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引发这一疾病的出现与患者骨质疏松症造成的微结构破坏、骨量丢失以及骨机械强度降低等因素有关[3]。临床上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极其容易造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4]。当前主要采用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包含了髓内固定系统、钉板系统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方法[5]。稳定内固定体系的建立是手术治疗的关键,能够维持有效的解剖复位状态,从而为患者恢复早期功能奠定良好的条件。DHS及PFN是常见的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类型,二者之间各有利弊,PFN能够对股骨内侧负担进行有效分担,降低结合部位压力,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但其费用较高,DHS费用较低,具有显著的加压作用,但是其本质是偏心固定[6]。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髓内组及髓外组患者分别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及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髓内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髓外组,髓内组与髓外组患者在Harris评分的比较无差异。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并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治疗恢复时间,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聂治军,常彦海,袁启令,孙正明,张银刚.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02):128-134.

[2]李金岭,连振刚,宋伟,王建华,吴永东,李占鹏.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2):1429-1432.

[3]刘扬波,沈翠华,袁健东,吴鹏,郎俊哲,陈凯,陈雷.辅助线优化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简单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伤,2016,29(11):1033-1039.

[4]李金洪,杨友刚,孙红振,胡波,刘鹏,赵建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01):55-57+62.

[5]沈宁江,宋世锋,王广积,林坚平,黎早敏,林明侠,林庆彪.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0):914-916.

[6]马嘉.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髓外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5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