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12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孙昆

孙昆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建工师医院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830063)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分析,探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收治12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患者口腔疾患恢复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总结。结果:12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活动义齿修复95例(75.39%),固定义齿修复31例(24.61%)。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缺失牙齿678颗,平均每人修复7.14颗牙齿;其中活动义齿修复中包括全口义齿37例,占38.95%,上半口义齿28例,占29.47%,下半口义齿30例,占31.58%。患者长期伴有食物塞牙或缺牙致食物嵌塞共计31例,占24.6%,其中男性患者8例,占25.81%。女性患者23例,占74.19%。牙体、牙列缺失、缺损部位分布状况上,在损伤部位中,上颌牙列缺损所占的比例最高,差异显著(P<0.05)。修复体类型以以全冠、桩核冠、局部可摘三种修复体为主,共占所有修复体的85.9%。其中牙体缺损修复体以全冠为主,牙列缺损以局部可摘义齿为主。结论:在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口腔疾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有侧重点的宣教。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9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老年人的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收治12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患者口腔疾患恢复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总结。根据其口腔的特点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6例,女性患者有60例,年龄为65~80岁,平均年龄为(72.6±4.9)岁,上述患者中42例出现牙齿松动,24例患牙髓病,32例患牙周病,46例患龋齿,43例出现牙齿缺失,29例牙齿颌面磨损严重,37例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的口腔疾患。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修复治疗。

1.2方法

充分了解患者内科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以便参考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患者的口腔基本情况,根据口腔疾病的类型、性质、程度,结合病史,探析病因,制定修复方案定期复查随访[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分析

诊断类型分为牙体缺损(35例)、牙列缺损(31例)、牙列缺失(60例)三类,各年龄组的组内牙齿缺失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体缺损以76~80岁年龄组居多,共23例,占同类修复的38.3%。牙列缺失以76~80岁年龄组为主,共12例,占38.7%,牙体缺损以65~70岁年龄组为主,共15例,占42.9%。

3.结论

近年来人们对口腔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老年人年龄增大,口腔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口腔卫生意识尚有缺陷,患者对口腔疾病缺乏重视,导致患者口腔疾患增多,牙龈以及粘膜萎缩,出现牙齿缺损、缺失以及牙列缺损问题,患者咬合无力,甚至咀嚼和进食困难。老年患者很有必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安装义齿,解决口腔疾患,修复治疗时,结合老年患者口腔疾患的特点,制定可行的方案,进行口腔修复,恢复患者咀嚼基本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3]。研究发现活动义齿修复是主要的修复治疗方案,这种义齿修改方便,方便更替,而活动性义齿中,全口义齿所占比例高,考虑因为老年患者患者牙齿缺损多,采用活动性义齿数量多,且较多患者应用活动性义齿后,逐渐适应全口义齿。但是在牙列缺失较少、间隙较小或剩余牙齿健康的患者群中,多考虑固定义齿修复[4]。本研究显示牙列缺损60例,占47.6%,牙体缺损为35例,占27.8%。牙列缺失31例,占24.6%。牙列缺损比例明显较高,而龋齿是导致牙列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5],患龋齿后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保留患牙,避免牙齿缺失的重点[6]。从年龄分布上看,牙体缺损则以65~70岁人为主,牙列缺损以76~80岁年龄组居多,考虑老年患者因生理性牙周萎缩、牙齿松动等因素,使缺牙数与年龄呈正比关系,即年龄越大,缺牙数越,从而造成牙列缺失比例较高。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的上、下颌分布情况可见,上颌牙列缺损、缺失例数多余下颌牙列缺损、缺失例数,而上下颌牙列缺损、缺失例数最少,上下颌牙列缺损、缺失例数少于上颌或下颌牙列缺损、缺失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牙体缺损、牙列缺失或者缺损患者研究分析发现,口腔修复患者,损伤部位中上颌所占的比例最高,考虑上颌牙齿在咀嚼时承受较大的牙合力,导致上颌牙齿容易受损或出现缺失,而上颌牙缺损或缺失[7],在修复体类型比较上,局部可摘义齿是固定桥的3倍,可能是因为局部可摘活动义齿适应证广泛,大部分牙缺失者均采用,固定桥则对基牙要求高,且要对基牙进行预备,尤其对牙体的磨削,患者接受度差。因此,在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口腔疾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有侧重点的宣教,以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宵辉,莫晖,聂玉洁.老年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83-185.

[2]吕红安.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30-31.

[3]王福军.73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189-191.

[4]孔德让.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14-115.

[5]邵东升,程为,张振庭等.5000例口腔修复病例的统计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6(4):278-279.

[6]严涛.口腔修复1983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0):951-952.

[7]钱建亚.口腔修复患者97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2):4632-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