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结果分析

倪卫王雨佳

倪卫王雨佳(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500例不同年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54.40%,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无明显差异,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结论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而动态心电图是检出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40-02

Analysisofdynamicelectrocardiogramofarrhythmiainelderlypeople

Internalmedicine-cardiovascularDepartment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NeijiangCity

Niwei,wangyujia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andingofthedynamicelectrocardiogram(DCG)arrhythmia.Method:Analysisofdynamicelectrocardiogramof1500casesofdifferentages.Result:Theincidenceofarrhythmiain54.40%,Sinusheartbeatbradycardiaincidenceincreasedwithage,Theincidenceofventriculararrhythmiasinagedgroupandyounggroup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Othertheincidenceofarrhythmiainaged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younggroup.Conclusion:Arrhythmiasareimportantfactorsinelderlydeath,Arrhythmiarequiresearlydiagnosis,timelytreatment,Dynamicelectrocardiogramisimportantfordiagnosisofcardiacarrhythmias。

【Keyword】dynamicelectrocardiogramarrhythmiaelderlypeople

24h动态心电图是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因此,我们回顾分析了1500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其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

1对象

1500例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32~82(平均61.8)岁。男性880例、女性620例。其中冠心病300例,高血压520例,风心病242例,心肌炎75例,肺心病130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6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193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59岁为中青年组,≥60岁为老年组。中青年组700例,男460例、女340例;老年组800例,男536例、女264例。

1.2方法采用美国DMSHoltwin6.。软件系统,闪光卡式或磁带式DMSHolter记录盒,选用MV1,MV6,MavF3个通道为监测导联,连续记录和回放分析24h心电图变化,最后自动生成完整的24h动态心电图报告,再由心电图室专职医生确认签字。对收集来的资料,按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分类归纳统计;且对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又按偶发(<100次/24h),频发(>720次/24h),成联律、多源、成对、成阵细分归纳统计。

1.3统计学处理资料采用列表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才检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士:)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的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各类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老年组房性心律失常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无明显差别。见表1.

表一

例数(n)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老年组800496(62%)299(37.3%)

中青年组700220(31%)328(46.8%)

p<0.05>0.05

2.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老年组房颤、房扑及各种房性早搏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二

例数(n)单纯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老年组800252(31.5%)300(37.5%)

中青年组70050(7.1%)40(5.7%)

p<0.05<0.05

2.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老年组偶发、频发、多源室早发生率、成对、成阵室性心律失常与非老年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3,

表三

例数(n)单纯室性早搏成对或成阵性室性心律失常

老年组800190(24%)139(17.3.5%)

中青年组700248(35%)80(11.4%)

p>0.05>0.05

2.4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窦性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

老年组窦缓、窦性停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而窦速发生率则低于非老年组(P<0.01);在I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阻滞发生率方面,老年组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或P<0.05)。见表4。

表4

例数(n)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束支阻滞

老年组800201(25.1%)495(61.8%)366(45.7%)

中青年组700276(39.4%)80(11.4%)109(15.6%)

p﹥0.05<0.05<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进入老年以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器质性病变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加之老年人易发生低氧血症、药物副反应和电解质紊乱,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律失常在老年患者中甚为常见,以致在许多病例中被认为是“老年正常现象”。虽然有些老年人无明确的疾病史,但是无症状或亚临床的心血管病变也有可能存在。老年人心脏电生理学改变,心肌易感性和应激性增加,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极为常见。老年人由于心肌纤维化,胶原纤维的增多,使窦房结P细胞减少,传导组织纤维化,心肌兴奋性、传导性降低。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植物神经对心率的调节功能减弱。休息时心率无改变或变化不大或稍有减慢,而在负荷情况下心率加速程度不明显,可能由于退行性病变侵犯心脏传导系统使老年人窦房结自律性低下,起搏细胞数目减少,功能减退以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原因。表现为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交接性逸搏心律以及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一般认为,随年龄增长,最低心率应逐渐降低,24hIX'G记录中最低心率)39次/min可能属安全范围,不必安装起搏器。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弱,老年人整个白天心率变化减少,除非窦性频率持续在40次/min以下是很少有症状的[1]。

室上性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本组房早检出率为98.53%0,频发、成对出现和反复短阵性心动过速亦多见。其次为房颤,可能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房肌纤维化、脂肪浸润,心肌内电位不稳等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高有关川。室早发生频率和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相应增加,可能与隐匿性冠心病、左室肥厚或扩张、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以及QT间期相对延长有关。临床上应重视老年人伴Q-T间期延长或心肌缺血、坏死或低钾血症等情况下的室性早搏,即使不频发,也可能是室速甚至室颤的先兆。

本组共检出各种类型室早381次(92.42%),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虽增加心源性拌死的危险性,但即使控制这些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能否降低其死亡率,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老年人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较为多见,在评价其临床意义时需要慎重,可根据不同病因、基础心脏病和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综合分析。

有资料报导,[2]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其心绞痛警报系统缺损有关。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对机体出现的异常与不适的敏感性降低。对无任何自觉症状的健康老人,仍需注意其心脏节律的变化,以期及早发现异位节律的存在。

参考文献

[1]肖明生.28例老年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11(3):165

[2]刘样荣.老年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一老年心脏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