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某院肺癌病案中M8000/3编码者相关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2006-2010年某院肺癌病案中M8000/3编码者相关特征分析

于晓博

于晓博(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62-01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也是全世界目前病死率最高的癌症。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肺癌病案中M8000/3编码者的特征,找出无病理诊断依据的原因,为临床肺癌的合理诊断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06~2010年的初诊原发性肺癌患者2064例,其中男性1310例,平均年龄(66.62±12.23)岁,女性754例,平均年龄(66.62±12.53)岁。

1.2调查内容及研究方法

从该院病案室提取病案信息数据库内肺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2)治疗方式;(3)出院情况;(4)诊断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1.1一般情况共调查原发性肺癌患者2064例,其中男性1310例,女性754例,已婚患者为2052例,未婚为10例;收费类别中公费医疗为18例,企业、事业保险为1474例,其他付费方式为532例,自费40例。

2.1.2编码情况按照编码的构成情况进行描述,其中病理编码为未明确癌(M8000/3)的肺癌病例占43.46%,占住院初诊原发性肺癌患者总数的近一半。

2.2肺癌病案中M8000/3编码者相关特征分析

2.2.1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性别、婚姻及收费类别的特征分析性别构成情况都是男性高于女性。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及收费情况方面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2.2.2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年龄特征分析M8000/3编码者的平均年龄为(71.33±11.71)岁,有明确病理编码者的平均年龄为(63.00±11.57)岁,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不同住院科别特征的分析M8000/3编码者收治于呼吸内科的最多,其次依次为肿瘤内科及胸外科;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4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不同肺部解剖部位特征的分析二者肺上叶恶性肿瘤的例数最多,M8000/3编码者肺下叶肺癌的构成比最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5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不同治疗方式特征的分析M8000/3编码者保守治疗的比例最高,而有明确病理编码者放化疗及手术治疗的比例最高,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6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住院天数特征的比较M8000/3编码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5.85±13.58)天,有明确病理编码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1.39±21.50)天,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7肺癌病案资料中M8000/3编码者诊断依据的分析对M8000/3编码组与有明确病理编码组的检查依据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肺癌的流行趋势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位居恶性肿瘤死因第5位至90年代跃居第1位[1],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2]。因此,临床上增加肺癌病理诊断依据比例,减少M8000/3编码的比例实属重要。

3.1年龄因素对M8000/3编码的影响

通过本次对近五年我院肺癌病案资料的分析发现,有明确病理编码的肺癌患者与M8000/3编码的患者年龄存在显著差异。

3.2医院不同科别收治的肺癌患者病案最终编码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收治于胸外科的患者病案最终能明确病理编码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肿瘤内科,二者病案最终能明确病理编码的比例均小于50%。

3.3不同解剖部位的肺癌患者病案编码情况

根据肺癌的解剖部位不同进行比较,得出肺下叶及肺上叶恶性肿瘤的病案最终能明确病理编码的比例明显高于主支气管肺癌。

3.4治疗方式对肺癌患者病案最终编码的影响

统计分析显示,有明确病理编码的患者采取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的比例较高,而肺癌M8000/3编码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因此能否确定诊断即采取病理检查对于治疗方式的指导作用极其重要。

3.5住院时间长短与病理编码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有明确病理编码的患者住院天数较长,这可能是因为有明确病理编码的患者与肺癌M8000/3编码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有关。

4结论

年龄越高、入住呼吸内科、采取保守治疗、住院天数较短的肺癌患者最终编码为M8000/3的比例高。因此,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肺癌患者临床上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病理诊断的比例,以达到明确肺癌的病理分型,为合理进行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万青,张思维,李连弟,等.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肺癌的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2006,15(9):570-574.

[2]李龙芸.继续深入开展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1):72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