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机社会结构服务分析

/ 1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机社会结构服务分析

李亚梅尹楠马婧涵张夺标孙浩

北京东直门医院100700

现实中中国的医疗机构像行政机构一样分为不同的级别,高级别的医疗机构从来象征着更多资源的获得,更好的福利,更轻松的晋升空间;相对的,低级别的医疗机构代表与高级别医疗机构差距。

医疗资源获得的不平的制约着低级别医疗机构的发展,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花相同费用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本身如同消费任何可以买到的商品本身没有分别,甚至会有潜意识出现哪些医疗机构针对哪些种类疾病更高的治疗效果。就像骨伤要去哪里,内分泌疾病要去哪里看,生孩子要去哪里一样,哪怕半夜三更去排队,哪怕一次两次抢不到号,大量的疾病资源更加带动了高级别的医疗机构的发展,吸引着更多的需求者前往,形成了良性的发展。

低级别的医疗机构相对着承担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像婴幼儿保健、孕妇保健、简单的开药;在很多人眼里看大医院的专业、高效、良好的就医环境、较高的治愈率。不可否认的低级别的医院无论从人员、资质、设备、治疗经验上同高级别医院有着本质上的差距,所以可以承担基本的医疗服务,把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疑难患者。这本是指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疗的初衷,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相互配合的初衷本是真专业的,也是很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基于人口大数的考量,我们的医疗机构配比还是相对薄弱的,更何况大量的优质的医疗机构更加集中在相对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诊疗难度。造成了本身制度完善分级清晰的诊疗制度良性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收费本身没有差异也造成了无论大病小病都去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慢慢对低级别的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增高,造成了高级别的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消化不了;低级别的医疗机构没活干,吃不饱。

其实造成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天上地下的分别很大的是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医疗机构本是人们最不想去的地方,医学的神秘不是简简单单的随便就可以掌握的,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本身是有一种恐惧感,当一个人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个无交集不认识的人手中的时候,能做的就只有找一个相对更保险安全的地方,更好的经验,更有效的治疗对于和医疗机构相比患者弱势群体就是本能的选择。不可否认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程度的增加,人们对医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这种认识有正面和负面,很多人认为医疗机构收费高。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病的诊疗费用远远高于当地的收入水平也是不争的事实,一场大病倾家荡产卖房卖地也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当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倾其所有的时候,他们希望的是挽救回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人财两空,本能的反应就是去医疗水平更好的机构,寻求更加优质的诊疗资源,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改革分级诊疗适时提出了,它不仅延续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本身特点,更加合理的体现不同医疗机构本身的特点,低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像家边的便利店,划片管理,全覆盖无死点的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疑难杂症、学科上的研究。更加用杠杆学的原理把本应该去低级别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障的人群直引向该去的地方,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也许有人会考虑不同的诊疗级别对于疾病的判断,无论高级别医疗机构还是低级别医疗机构都是有人员管理的规定,我们国家对医务人员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医疗从业人员无论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高低都是要有专业的学历、社会化的职称考试、每年的在职培训,宽松的人员交流,这些可以保证医务人员无论在哪个级别的医疗机构都会有专业的表现,低级别的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的能力未必比高级别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低。今年来,国家大力增加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在就医环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基础设施已经可以和高级别医疗机构媲美,在医疗硬件方面的针对性投入让低级别医疗机构可以更好的针对基本医疗服务,既提高了诊疗品质,也更多的分流了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基础医疗服务,使高级别医疗够能够更加专注的可以从事专业学术研究。

作为一个受过专业教育的医务人员,本身渴望在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工作,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有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广阔的人脉关系,仅仅是说出工作单位就有的本身的自豪感归属感就令人羡慕。这本身是良好的态度,老话说工作不分高低,也不应该分医疗机构级别的高低,无论在哪里从事医疗服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医疗机构服务对象的眼中的改变也是很重要的,要从思想本质上板正不同的级别医疗机构水平不一样,板正无论小病大病看病一定要去高级别疗机构思想,建立良好健康可循环的医疗结构框架,从而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把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危重复杂疾病患者,做到合理诊疗分级诊疗。

今天永远是明天的前一步,明天会踏着今天的进步前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而应该形成衔接的关系,高级别医疗机构和低级别医疗机构会相辅相成,作为医疗资源为社会服务,构成社会医疗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