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王坤张俊丽李晓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王坤张俊丽李晓玲

王坤张俊丽李晓玲

王坤张俊丽李晓玲(山西长治潞安集团总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10-02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组治疗,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组38例,阿德福韦酯组42例,分别在治疗48周和随访24周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HBeAg转换率、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恢复正常率较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显著(P<0.05)。停药后随访24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恢复正常率均较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在疗程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独治疗时的效果,随访24周时联合治疗组的持久应答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

【关键词】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持续、进展型的疾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1]。阿德福韦酯及干扰素α均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CHB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比较阿德福韦酯单药应用及联合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治疗CHB的临床效果。探索提高抗病毒疗效的较佳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中,根据我国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参照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慢性乙型肝炎实践指南,选择16~60岁,病程1年以上,血清HBeAg阳性,HBVDNA≥1×105拷贝/mL,ALT≥80IU/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排除合并其他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及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共38例,其中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阿德福韦酯组:共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平均龄3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联合治疗组患者肌注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每次,隔日一次,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次,每日一次;阿德福韦酯组单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次,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别在治疗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肝功能、乙肝系列、HBVDNA等。

1.3疗效评估指标①病毒学应答: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500拷贝/mL)及HBVDNA较基线水平下降≥2㏒10,且<1×104拷贝/mL。②血清学应答:HBeAg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及HBsAg血清学转换。③生化学应答:血清ALT复常。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的应答疗效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在治疗48周和随访24周时,分别以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进行评估。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初期发热、寒战发生率为84.2%,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发生率为68.4%,恶心、体质量下降的发生率为34.2%,并有少数患者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经过对症处理未影响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48周完成疗程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病例数在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随访24周时,联合治疗组仍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在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治疗48周、随2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化学应答(血清ALT复常):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28例,高于阿德福韦酯组的20例(P<0.05)。停药随访24周时,获得持久应答(SR)的病例在联合治疗组为19例、阿德福韦酯组为7例。联合治疗组的持久应答(SR)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由于其病情常呈慢性进展性发展并有较强的传染性,难以彻底治愈,加之社会对乙肝患者的不理解,因而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压力和损害。目前国际上最成熟可靠的治疗理论是以抗病毒为核心,辅以调节免疫抗炎抗纤维化等手段,以期能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

干扰素是机体细胞在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核糖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干扰素在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防止再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中也有一定作用[2]。但其抗病毒作用并不是直接地杀灭乙肝病毒,而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再通过这种蛋白刺激细胞分泌RNA水解酶,这种RNA酶可直接水解乙肝病毒的RNA或单链DNA、降低病毒的产生;另外,干扰素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免疫细胞如CTL、KC等,通过免疫清除的形式将感染病毒的肝细胞清除,这是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目前临床应用的阿德福韦酯是阿德福韦的前体,在体内水解为阿德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酯是5’单磷酸脱氧核糖腺苷的无环类似物,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二磷酸盐,其抗病毒作用体现在两点:一是与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二是整合到病毒DNA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后引起DNA链延长终止。阿德福韦酯的耐受性好,但需长期治疗,加上在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会引发耐药,若出现临床耐药或停药后常会引起病毒学反弹和肝功能异常。

基于不同的HBV药物有不同的作用靶位,通过不同的作用靶位,可以抑制HBV复制和表达,本研究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抗HBV。结果显示,治疗48周和随访24周时,联合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进一步证实,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HadziyannisSJ,TassopoulosNC,HeathocteEJ,eta1.Long-termtherapywithadeofvirdipivoxilforHbeAg-negativechronichepatitisB[J].NEnglMed,2005,352(26):267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