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几大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探讨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几大要素

张立英

南岔林业局设计队黑龙江南岔153000

摘要: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体,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产质量与效益统计是林业统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和生产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对林业生产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振兴我国森工企业,提高造林质量,就必须针对我国营林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管理措施,进而促进我国营林生产。

关键词:营林技术;管理方法

营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营林上不去,山上增资源就是一句空话,必然制约山下增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有力推进,造林更新已成为维持林业简单再生产的主要条件,提高造林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是林业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

1.营林工作的意义

1.1利于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工作对于保持水土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如若地方植被覆盖率低,在雨季就可能造成泥沙流入河,毁坏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海口,危害比较大。而要缓解水土流失这一现象,植树造林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1.2能够防风固沙

风沙的危害在于会埋葬田园,将城市变为废墟。而要对风沙袭击进行抵御,造林护林就十分必要,从而有效削弱风力。防护林的存在,会将风速减弱70%以上。如在一定相隔距离,进行许多林带的排列,辅以草地,就可以将刮起沙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的防风固沙。

1.3获取额外价值

营林工作的开展可以获取许多的额外价值,除树林的巨大用处之外,不少的药材、水果都属于林产品,新碳、橡胶、茶叶等更是来自于林木。可以说,营林工作在植树造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亦额外收获了宝贵的自然珍馐。

2.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几大要素

2.1营林工作建设要素及内容

建设要素包括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安全体系建设,林业基础建设。营林工作的内容,严把质量关,加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加大迹地更新工作的力度,在以“质为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组织造林质量“回头看”。克服重造轻管思想,加强抚育管理当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轻管,抚育管理中存在重项目造林轻一般造林的现象,幼林抚育的投入不足,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搞好调查,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连片1公顷以上的迹地,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数,建立迹地档案。早动手,认真做好造林的规划和准备工作,造林的重点项目、迹地更新造林工作的规划要早作安排、早落实,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发挥绿委作用,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作城镇山体绿化是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绿委的作用,把城镇周围山体绿化与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城镇绿化的步伐。

2.2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固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全部伐除,应及时更新造林。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本次灾害程度严重的林分多数未能遵循这一原则,如海拔800米以上迎风面营造杉木和毛竹纯林,同时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并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2.3林木的病虫害防治

第一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第二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第三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第四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五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2.4改造低产林

我国如今还存在大量的地产林,地产林实际上是在大量的浪费我国的林业发展资源,往往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有的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对效益不好的地产林进行改造,可以通过施肥、垦复、高接换种、补植等一些现代化方法对地产林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提升地产林的生产经营效益。

2.5完善营林工作制度,扩展资金渠道

营林工作应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通过绩效制度,工作质量评定,营销业绩评定等方式方法来增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奖惩分明,保证营林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需要增加林业工程建设投资的渠道,政府投资的比例应该减少,其它方式的投资应该增多。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完善营林工程管理,依法落实工程管理责任,保证营林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束

积极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对现有林分,尤其是残次、低产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现代林业生态学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发挥森林自身生态功能,采取补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引导和促进林地向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复杂的,更高级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林业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的转变。调整人林抚育间伐政策,提高林农抚育间伐积极性。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抚育间伐材质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数林农不愿抚育间伐,重造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调整抚育间伐政策,对抚育间伐材应取消限额管理,取消各种税费,给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东.探析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几大要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02:29.

[2]吕磊.探讨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几大要素[J].中国科技博览,2015(6):160-160.

[3]吴鼎明,张世明.林业营林方法及预防管理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