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

王明学

王明学

(河南省睢县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关键词:培养;创新;学生感;兴趣

教育创新已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呈上升的趋势,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呢?现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创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新精神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效果。当前的历史教学绝大部分还是过于因循守旧,冷落创新。历史教师大部分还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牢记一些历史知识,过于重视理性因素,而人的意志力、想象力、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大多被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健康发展被人为冷落,进而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开发出来。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历史教师本身创新势在必行,如何创新?我谈几点感受:(一)切实研究学生,真正做到因个性施教。抛弃传统教学中注重群体忽视个体泯杀个性的做法,要科学掌握学生的动态心理和基本的个性特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承认、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突出个体。(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探索历史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的权利,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上的压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平等对话,和谐自由、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三)教学方法要常变常新。教师要采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开发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无论你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还是讨论教学法,历史创新精神的培养都要求我们的教法应加强设疑置难、启发诱导、分类归纳、纵横联系、分析比较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加强历史和历史教育的科学研究。历史教师要勇于探索,勇于进行教改实践,重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研究,并且要关注和从事历史学科本身的研究。

二、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克服中学生历史学习中的学生感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生感的表现为:一是学生以教材的叙述进行被动的思考。二是依据教师的讲述和课堂笔记进行教条思维。学生感导致中学生对教材和教师过分依赖,教师与教材的绝对权威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培养。事实上,创新精神养成的最好动力是个人发自内心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就必须克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学生感。如何克服呢?笔者认为有三种方法很有效:第一,重视自学,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经过思考获得的观点。教会学生自己看课本,做读书笔记,自己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自列读书提纲。第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讨论式教学,以活跃学生的多向思维。依据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可达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要优化组合,形成完整体系。第三,重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具有广泛性、灵活性、适应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优点,它提供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给学生以思维的主动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的个性心理。

三、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精心设计问题。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历史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就会才思敏捷,容易产生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历史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要勤分析多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诱导他们通过他们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要重新构建课堂角色结构。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统课堂绝对权威的领导者的地位,必须在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前提下重新构建历史课堂师生角色结构。这种构建具有以下含义:(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重新确认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的角色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己学习的主导。历史课堂教学应将教师讲解为主转为以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为主,教师只能起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身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有主导自己学习的潜能,应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保姆。(二)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组织学生有序学习、协调学生关系、维持课堂秩序,以激发、点拨、启发学生为职责,营造学生间、师生间自由自主的讲与学的氛围,要彻底抛弃以教代学。

五、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如我在教“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后,为什么不杀他反而把他释放了?”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我就当众表扬了他敢于提问的精神,然后围绕着“蒋介石究竟是该杀还是改放”,“怎样解决西安事变”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罪该万死。有的同学反驳:蒋介石确实该死,但当时日寇侵略,形势复杂,将他释放有利于团结各方面的抗日力量。有的还联系电影内容加以引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我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分析杀蒋和放蒋的各自的利弊,从而让学生对我党以全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要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就应该从教师自身抓起,同时克服中学生的学生感,激发起学习兴趣,还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样,我相信培养的学生就不会是“书橱”而是有能力的英才。

参考文献:

[1]《苏联教育理论精选》;

[2]《心理与教育》;

[3]《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