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约束带在重症监护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新式约束带在重症监护病人中的应用

张红梅

张红梅(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85-01

【摘要】目的重症监护室病人多为高热、谵妄、躁动、全身麻醉等危重病人。常因意识不清而发生撞伤、抓伤或拔除各种导管,既影响病人的安全,又影响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类病人我们以往采用传统的纯棉布制作的约束带,但往往约束效果不好,且易引起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和影响患者肢体循环.为此,我科引用了新式约束带(海棉约束带及约束手套)并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于临床,使用效果理想,大大降低了意外拨管的风险及皮肤损伤的风险。

【关键词】新式约束带意外拨管皮肤损伤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入重症监护室病人,其中包括农药中毒15例,颅脑外伤52例,全麻未醒93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病人53总共213例,年龄18~90岁,平均54岁,其中男135例,女78例。

2.方法

使用前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海棉约束带及球拍式约束带使用的方法、使用时间;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情况说明,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患者肢体保护在功能位,松紧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限,约束在患者的手腕或者脚踝处,约束带系在床上或者床栏上,紧急情况下易于取下。长度以患者能翻身等自主活动,但抓不到身上的各种导管为宜。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约束部位有无勒痕、破溃、血液循环等情况。

保护性约束护理流程(1)首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2)约束前取下患者身上可能会损伤皮肤的物体。(3)在约束时避免对患者粗暴拉扯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充分说明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其谅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约束过程中定时巡视患者,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尊重患者隐私,减少身体暴露部位。及时供给食物,处理大小便,保持床单清洁。(5)在护理记录单中真实、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约束的时间、约束的部位、约束部位的皮肤及肢体循环状况,约束后患者的皮肤及躯体的变化情况和解除约束的时间、解除人等。如有纠纷时可作为法律凭据。

3.结果

新式海棉约束带及球拍式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对计划性拨管的影响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发生非计划性事件11例,较以前使用老式约束带的拨管率大大降低了。也减轻了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

4.结论

规范地使用新式保护性约束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其可行性及优越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使用新式保护性约束后降低了医疗成本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了。

5.讨论

保护性约束降低滥用约束带情况正确选取约束对象可减少临床工作中的盲目性,不但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也使工作有据可循,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

5.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意识障碍或躁动患者往往会做出威胁生命的举动。遵循约束带使用流程,可避免出现把约束作为惩罚性手段的现象。可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减少医患矛盾。

5.2可准确把握约束带的使用时限定时床旁巡视患者情况一来及时调整约束部位及约束带松紧度;二来观察皮肤、床单位是否干燥,各管道是否通畅,患者有无生活方面的需求;三来可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状况有无好转,如情况许可,尽早解除约束,避免长时间约束患者的情况。

5.3规范了护理行为使用统一的约束性保护流程,可使护士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护理行为更加有引导性。使护理工作中的观察项目更有指向性。

5.4保护性约束可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在这个患者维权意识大大提高的年代,在顺应举证倒置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保护自我。参照流程规范化、合理化从事医疗活动,可以真实、准确地记录约束病人的全过程,为自己的护理行为留下文字依据。即使遇到医疗纠纷我们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5.5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传统的随意性约束方式,极易出现因疏于观察而造成约束带滑脱或约束部位皮肤受损,加重了护士工作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王君,刘旭霞,张玲.使用约束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原精神医学杂志,1997,3(4):240.

[2]申屠敏姣.烦躁患者约束体验的研究.护理与康复,2004,3(5):291.

[3]沈慧,史晓东,张美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护人员心理的影响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2):85.

[4]夏春红,李峥.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8-570.

[5]庞启英.约束护理在监护室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全科护理杂志,2011,9(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