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体护理

/ 2

浅谈整体护理

陈开英

陈开英(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048-0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于是整体护理的模式应运而生。

1整体护理的发展史

1.1国外整体护理的发展概况在现代护理学形成之初,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就十分重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她认为护士不仅应重视病人的疾病护理,而且应注意病人的饮食、阳光、病房空气、环境对恢复病人健康的影响。1926年,南非学者JanSmuts在其著作《整体与发展》中正式使用了“整体”这一新词,并详细阐述了整体的概念,强调了在社会各领域中运用整体理论的重要性,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LydiaHall于1955年提出了“护理程序”的概念,并随之尝试着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率先试用的责任制护理又为护理程序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护理工作模式。护理程序与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标志着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已具备初步的整体护理思想。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整体人理论》倡导者MathaRogers明确指出护理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除了生理因素以外,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康复程度。随后,“整体护理”一词正式出现在许多护理期刊杂志上,并为护理同行所认同。1977年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更进一步强化和加深了护理界对整体护理的认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护理的本质和功能上明确了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所必须贯彻的主导思想。

1.2我国整体护理的发展概况整体思想可见于祖国医学的大量著作中,如中医学认为,人的健康是个体阴阳协调、五行运转顺畅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我国护理界对自身存在的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有了较清醒的认识。198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专家美籍华裔护理专家李式鸾博士来华讲学,将“护理程序”引入我国,并重点介绍了“PrimaryNursing”护理分工制度,国内将其译为“责任制护理”。责任制护理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护理程序的理论认识与工作方法,开阔了我国护士的思维,促进了观念的转变。1994年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学院吴袁剑云博士来华,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讲学,并帮助国内多家医院建立了模式病房。1995年,卫生部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正式将整体护理引进我国,开始了有组织地进行整体护理的试点工作。1996年8月,卫生部医政司与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全国整体护理研讨会”,同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

2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内涵

英国整体护理协会将整体护理定义为:“整体护理认为健康来自于个人的身体需要、精神需要、心理需要以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我们的整体性基于我们自身与他人,与环境,与其他一切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事物的关系。整体护理源于开放的心态,源于我们为自己以及他人寻求个人发展和幸福的意愿。”

整体护理应该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护理应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以促进全民健康;护理制度、护理管理、服务质量、护士素质等是一个整体,应全面加以考虑和提高。

3整体护理的实施与作用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服务对象的开放性整体为问题思考框架的临床护理方式。

实行整体护理应从以下3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熟悉病房的特点、性质和深入病房了解病人情况,从病人需要出发,强调护理基本技能是作为满足病人需要、达到护理目标的护理行动之一,把护理基本技能得以充分的实践。第二阶段: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特点、责任护士的工作程序和具体做法落实到具体病人。第三阶段:护士按护理程序对自己分管的病人进行护理服务,并正确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整体护理,解决或部分解决健康问题,满足需求,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目前介于我国各级医疗系统的条件差距较大,整体护理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阶段:质量标准达到等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的要求,做到在病区公布护理理念及护理人员姓名,分管病人到人,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195%。在护理指标达标的基础上,确立护理病历,对病人入院特殊检查、治疗、手术前后和出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等。内容具体便于操作,利于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实践。(2)过渡阶段:质量标准,在第一阶段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病区健全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病区评估范围等。通过实践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根据病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收治范围,按病种或病情危重的程度,以PIO方式写护理病历;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由于目标明确,准备时间充分,利于达到平衡过渡的目的。(3)成熟阶段:质量标准,按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护理每个病人,按PIO书写每个病人的护理病历;对护士行为进行评价等。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护理人员能够较熟练的掌握病人的评估、诊断、计划、健康教育及PIO记录等整体护理要点与方法,保证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落实。

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包括术前访视、进入手术间护理、术中整体护理以及术后回访四个部分。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感;进入手术间的护理可确保患者安全无误地进行手术,并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患者的舒适;术中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且患者术中不能变换体位,要常观察患者,防止肌肉和神经受压,同时护理人员的尽职尽责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随访可以使患者感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而然产生安全感,可以使患者知道手术室护士关心他们的手术情况,感到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会感到很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不仅能密切护患关系,同时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另外,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可以体现整体护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等都是医院可以采用的人文关怀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的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外同行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下面就以美国St.John’sRiverside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方式和成果为例,希望给予我们今后的整体护理实施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St.John’sRiverside医院是纽约郊区的一家传统的社区医院。1999年在其医院的护理中心成立整体护理服务部,旨在为患者提供可能包含有“补充和替代方式(CAM)”的护理,从而加强对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心智以及精神上的改变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该部门主要有一名拥有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临床整体护理专家和反射学家的从业护士作为主管,另有一名在治疗性触摸(TT)、意像疗法(imagery)、芳香疗法(acromatherapy)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整体护理注册护士。该主管直接向门诊病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负责管理操作。对于住院病人,整体护理则作为普通护理服务的一部分而不收取额外费用。

由于在整体护理中采用的“补充和替代方式”被认为是独立的护理干预手段,因此在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医嘱;补充疗法也被认为是在护理实践中恰当的干预手段。该部门采用的补充和替代疗法包括治疗性触摸、芳香疗法、反射学、治疗性暗示、松弛技术和引导性的意像疗法。一项关于治疗性触摸、芳香疗法和反射学的荟萃分析表明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患者的焦虑,强化个人发展和幸福的感觉;该部门采用的松弛技术则包括手足按摩和渐进的肌肉松弛。该部门还制订了经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治疗性触摸、芳香疗法以及反射学的护理操作规程,规程中明确了适应症、注意事项、实施者的资格以及具体实施这些干预手段的方法。

整体护理服务部的另一项职能是作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资源。疼痛管理教育是其中一项重点。所有的疼痛缓解护理病人都会接受整体护理,并且整体护理服务部的工作人员会在计算机中查阅病人的相关信息或者是走访病人以确定那些可能会受疼痛、焦虑困扰或者是正在接受疼痛缓解护理的病人,然后为他们提供整体护理的服务。

该部门还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通过走访病人,以患者的睡眠、焦虑和压力情况作为基本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实施CAM后所取得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施CAM是非常有效的,仅在少数情况出现了负面的影响。在走访中他们还发现恰当的音乐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帮助病人减轻焦虑和改善情绪。

4展望

目前我国整体护理开展的影响因素不外乎两点:人员不足和知识缺乏。(1)人员不足:不同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均认为人员不足是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护理人员极度缺乏,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2)知识缺乏:沟通技巧、健康保健知识、护理体验技巧及护理诊断缺乏是影响护理人员实施整体护理的主要因素,已被普遍认可,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主要内涵之一,健康教育知识以口头传播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整体护理的观念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护理程序则是解决问题学说在护理专业的具体实践,是护士科学地解决服务对象健康问题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整体护理的发展应当更加专门化、专业化,以提高其效率和质量,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整体护理的发展水平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积极创新,开创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整体护理模式,是将来我们应该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