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聋校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贺德全

贺德全(山东省滨州市昌乐县聋哑学校,山东滨州256200)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2

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联合办学模式,是聋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在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进一步了解和探究联合办学模式有助于深化聋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聋校;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聋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聋生的教育水平,特别是提高高年级聋生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各地聋校不同程度存在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如何在聋生文化科课学习的同时融入职业技术元素,使其获得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2009年,在昌乐县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我校与昌乐县中泰宝石职业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联办残疾学生职业中专班,即我校学生在聋校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整体升入宝石学院接受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实现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适合聋校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路子。

一、联合办学的起因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将特殊教育事业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的将特殊教育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补偿学生身心缺陷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这就需要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尽量使学生掌握一到二门与健全人一样过硬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实用的职业技术,还要教会学生怎样与健全人交往,学会融合,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去。

但是传统的特殊教育是相对隔离的教育,是针对残疾儿童类别和特点,创设特殊条件和设备,利用特殊手段和方法,以满足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特殊形式教育。其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健康群体对残疾人的歧视,既减少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也无法使他们从周围正常人的帮助中获益,失去了获得正常的社会经验与应有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机会。加之人们对残疾人本来就看法偏颇和能力的不信任,必然导致残疾人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而且不利于残疾人享受平等教育和参与社会的机会。

从我校学生毕业去向调查资料分析,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能够升入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求学深造的聋生只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社会。不少学生步入社会后陷入困境,难以生存。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职业技术和工作能力,缺乏与正常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导致一部分聋生初中毕业后四处流窜,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多元办学机制,改革聋校职业技术教育。那么,仅仅靠聋校本身的能量难以完成一技之长的职教目标,于是,经过大量调研论证,我校与宝石职业中专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共识,以实现初中学生与职业中专技能学习的顺利衔接。目的在于把残疾学生融入普通学校与健全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共同实施培养课程,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残疾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享受平等教育机会并得到充分发展,从而顺利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二、联合办学的实施

联合办学作为一项全新的办学模式,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我校在开展联合办学过程中,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夯实基础,搞好衔接。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职劳教育,学校一是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办公室,由一名校级领导负责,统筹安排学校职劳教育各项工作。二是做好“六个落实”。①落实课程。从学生身心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出发,我校职业教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有微机、编织、雕刻三科;选修课有机电、缝纫、理发、宝石加工四科。②落实课时。小学阶段,除每周安排一课时的劳动课外,中高年级每周增加了两课时的职劳教育必修课。初中学段,除每周安排四课时的职劳教育必修课外,再增加四课时的职业选修课。③落实师资。在职教师的选配上,我们一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从社会上择优考录了两名学有专长的专业教师。二是选取有专长的老师,自主培训。目前,我校有五名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④落实措施。在职劳设施配备上,我们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同时大力争取省特教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资金,建成了较高标准的手工教室、微机教室、缝纫教室、理发教室、机电教室,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教学与实践需要。⑤落实教材。我们在普通教材基础上,编印了缝纫、理发、雕刻、宝石加工四科校本教材。⑥落实评价。在职劳教育考核上,我们制定了《昌乐聋校职业课程教学评价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每学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聋健合一,回归主流。

2009年,我校与昌乐县中泰宝石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现在,已有三级二十六名同学在该校学习,首届学生已在企业顶岗实习。借鉴全纳教育理论,我校教师负责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日常管理,宝石学院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上专业课时,两校教师随学生一同进教室,由宝石学院教师主讲。两校学生同一进度,同一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和学习障碍,则由我校教师现场翻译或课后辅导。

3.搭建平台,集体就业。

就业是学生最大的福祉,也是学校联合办学的初衷。作为学生的“娘家人”,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广开渠道,不遗余力。在积极与劳动、工商、残联等职能部门协商,争取政策优惠和支持的基础上,学校多次与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座谈、考察,大力推介学生。实行开门办学,厂校挂钩,试行职业定向教育。目前,学校与悦宾包装、三润化工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学生实习、就业意向。首届联合办学九名毕业生已在泰利福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集体就业,人均月收入二千六百余元。

4.定期指导,跟踪服务。

因为听力语言障碍,聋哑人与正常人沟通比较困难。因此,对于集体就业的学生,我们定期向企业派出指导教师,一是随时了解学生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排解他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心理压力,引导学生争做企业优秀员工,帮助学生争取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协助企业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厂方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聋哑人手语、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法规、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厂规厂纪、操作规程等。通过跟踪服务,融洽了校企关系,真正实现了学生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三、联合办学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聋校和普教合办残疾学生职业中专班,既使学生在最低受限制的社会环境中接受平等教育,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又弥补了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减少了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隔阂,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打好了基础。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发展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我校在宝石学院学习的多名男生已能独立安装机电线路,制作霓虹灯,掌握了电器维修等技术。女生能熟练设计、制作服装,掌握了理发、雕刻、宝石加工等技术。经过测试,他们的专业技能都达到了宝石学院学生中等以上水平。有学生家长说:“我们一直为孩子的就业担忧,现在好了,孩子能进宝石学院接受高层次职业学习,以后工作好找多了。”联合办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惠丹丹同学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在宝石学院,我能够同身体健全的同学交往,感到很开心,很高兴。我要好好学习,做个自强自立的人。”

(二)反思。

1.领导重视、社会参与是联合办学起的成效的基础。

联合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劳动、残联等职能部门和当地企业的积极参与。我们开办残疾学生职业中专班,首先得到了县教育局主管领导关怀重视,做了大量配合协调工作。同时,我们又积极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江泽民同志说:“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面向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更需要帮助和支持。只有更多的教育机构、团体加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去,特殊教育这项事业充满爱心、充满人道精神的光辉事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2.健全机制、积极热情是联合办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联合办学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参与学校和就业企业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充分理清关系、健全机制、深入沟通,也需要参与实验的教师充满热情、积极对待才能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在开展联合办学过程中,昌乐宝石职业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为残疾学生授课。这些教师不仅专业素质好而且对学生充满爱心,在对学生的认识上从不“另眼相待”,他们把每一位聋生当作自己班上的一员,在教学中不因学生残疾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而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怎样学得更巧、更快,更好地学好本领、掌握技术。另外,我校选派的翻译教师在学习上积极协助宝石学院教师克服与聋哑生沟通上的障碍,使学生更顺利掌握技术;在生活上积极协调聋生与健全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更融洽地相处。

参考文献:

[1]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育部颁发.2007。

[2]余祖光.《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

作者简介:贺德全,男.(1970-)中教高级职称,昌乐县聋哑学校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