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例肝血管瘤超声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328例肝血管瘤超声表现

徐晓燕(通讯作者)

(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45)

【摘要】常见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对临床328例肝血管瘤超声表现统计,肝血管瘤常规表现为高回声(263例)、低回声(45例)及混合回声(20例)。

【关键词】肝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1;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184-02

【Abstract】Ultrasoundmanifestationsofcommonhepatichemangiomaswereanalyzedin328cases.Thecommonmanifestationsofhepatichemangiomaswerehighecho(263cases),lowecho(45cases)andmixedecho(20cases).

【Keywords】Hepatichemangiomacavernoushemangioma;Sonographicfindings

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可发生于肝脏任何部位,绝大多数患者因瘤体小,无症状,多因其他病做B超或其他影像检查时发现,可引起上腹部剧痛以出血性休克症状。其组织发生多认为是肝内胚胎性血管错构芽,由于某种因素作用,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肿瘤质地柔软,切面呈蜂窝状。

1.方法

收集2016-12至2018-05共328例肝血管瘤患者,年龄13至93岁,男154例,女174例,采用GELOGIQS8超声仪,探头频率2~5MHz,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于诊疗过程中偶然发现者多。

2.检查方式

患者平卧或左侧斜位,经横切、纵切及肋下斜切等多个切面全面观察肝血管瘤及其周边组织关系,超声表现结果如下:

2.1高回声

以此表现多见,多为较小者(<2cm),形态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多无血流信号。

3.鉴别诊断

3.1肝囊肿

较小肝囊肿一般亦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出现压痛等不适,超声表现为肝内圆形或者类圆形无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壁菲薄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3.2肝脓肿

是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化脓性病变,有肝区疼痛、发热等感染症状,早期超声显示肝区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低回声区,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不均质低回声团甚至出现液化及点片样高回声,部分可出现声晕。

3.3肝腺瘤

临床常与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及雌激素类药物相关,部分停药后可缩小;超声典型表现为呈圆形或类圆形稍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部分可见声晕,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较丰富血流信号。

3.4肝癌

有相关临床症状如肝区疼痛、黄疸、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及其他恶性肿瘤表现;超声典表现亦可为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较小者难鉴别,较大者肿块后方可出现回声衰减,肿块内动脉血流较易测出,一般为高速低阻型;可结合临床症状做鉴别。4.结论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的先天畸形,单发常见,也可多发,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行其他B超检查中发现;超声能够准确定位血管瘤在肝脏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回声特点,并且,超声检查为无创检查,故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式,对于疑难病例,可进一步使用增强CT或者磁共振协助诊断,最终确诊应依靠病理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袁蓉,刘利平,陈武,等.脂肪肝及正常肝内血管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