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行政管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行政管理方法

乐美妮

南开大学上海200000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就一定要以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项改革的体制,都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去实施,将政府的职能为核心进行行政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1改革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近几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添砖加瓦。我国当前的实际是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各阶层的矛盾突出,这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既要符合我国政治体制的总体要求,又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解决好各种矛盾。这就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国情的整体“大数据”,并运用于指导改革的过程,推动改革的发展与完善。

1.2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兼顾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者,更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将改革稳步推进。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对政府机构进行合理配置,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分配,加强政府运营制度的建设,革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共同推进政府体制的整体改革。

1.3重视民主的基础性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政府出台重大改革决策前,必须发扬民主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基层,将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创新思路和改革方法实践到改革中。忽视甚至反对民众的心声,闭门改革是注定会失败的。同时,要约束政府改革的权力,严禁个人和部门的利益影响改革政策,保证改革过程的规范化和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法

2.1统一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改革各项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妥善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改革筹划者具有统一的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规律是客观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然要求。而行政管理体系的发展规律就是一种矛盾论,是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的衍生与解决,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推动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发展。改革筹划者在筹划整个改革体系时,应当将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规划,同时也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思维,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地去解决问题。

2.2统一近期重点目标与长远目标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需要坚持的任务,贯穿于整个社会化进程的始终。因此,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只有将目标明确、把方向把握好,才能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少走弯路。同时也应注意到,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也不同,改革具有阶段性。将每一个阶段五年一规划,十年一计划,将每一个规划与计划完成好,一步一个脚印地使改革有序推进,最终实现改革的深化。

2.3统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只有注重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提高。行政体制改革更是如此,每一届政府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看似渺小,却是必不可少。只有每一届执政者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定的举措,才有为改革最终的成功作出保证,否则只能是保持不变甚至是向更糟糕的方向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体制改革并不要求执政者大刀阔斧地改革,声势越大、动作越大,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改革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缓慢的适应阶段,而“大改革”恰恰只注重了改革这个行为,并没有将成果进行巩固,最终可能导致旧习、陋习卷土重来。

2.4统一上下的参与和推进过程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次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进和百姓的积极参与。行政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被动改革变为主动改革,减少改革的阻力,将鸡蛋由内打破爆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样的改革才能成功,才能使我国的行政体制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与实事。

3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行政体制改革大体上都是根据当时的现实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往往出现什么问题改什么问题,而不能进行预见性改革,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做指导。此外,在过去的若干次改革中缺乏系统性。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部门设立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充足的理论做支撑。于是,政府机构改革也总是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3.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规范的执法性

正如一句谚语“无规矩不成方圆”,强有力的执法是行政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经济活动部门的事务由法律相关部门来管理协调也都由政府部门来处理。这样就加重了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量和难度性。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行政体制的改革适应市场改革需求,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用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保证经济、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

3.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理念缺乏真正的贯彻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只有不断地完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政府角色也在不断的转变。由以前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又会由管理型向服务性政府转变。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也是按时代发展规律进行的,所以在改革时,要认真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不能以王者自居,唯我独尊。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不是简单地喊喊口号打打标语,而是要逐步提升服务能力。

4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

4.1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然价值取向

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考虑任何公共服务时,都必须把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作为根本前提。努力使政府成为为民谋利,为民服务的亲民政府。回归“社会本位”就是要求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正如人类把自由、平等视为最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追求,服务型政府应以公开、公正、透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首先,政府要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把政府为民服务的项目、程序向群众公开,从而扩大公民的政策参与性和积极行,同时提高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其次,政府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是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公平是维系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确保公民权利的公平。服务型政府把公开、公平、正义、透明作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

自古以来民主和合法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民主的重点在于政府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调动公民的参与性。把公民的满意度作为政府活动的标准。因此,服务型政府该坚持以公民参与作为其行政决策的基本形式,通过公民参与政务情况来决定社会的价值和效应,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的社会化。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管理未建立规范法制体系,公共权力的行使有诸多不规范问题,那么转型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政府内部的有效管理,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制约权力的滥用。于是必须依法行政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也才能得到落实。

4.2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然价值取向

良好的制度是规范政务人员从事政务活动的准绳。构建服务型政府一项基本准则就是要深化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以确保公民知情权。政府要通过完善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例如建立健全社会重大事项的公示制度、参与社会服务的承诺制度、畅通的公民信息查询、咨询制度。

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顺畅的社会沟通和协商机制,同时需要有对重大事项的专家、集体的决策制度和咨询、评估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不断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政府信息传递的透明化。

目前,政府已经建立了绩效考评制度,但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差很远。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官员上下级评价和公民满意度相结合的评估体制,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一是评估主体要明确,政府服务的好坏必须取决于人民的满意度,且评估主体需发挥社会各层次、各渠道。二是评价的标准要合理,确立规范的、合法的评价指标。当代政府应建立在公共责任和民主参与的基础上,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为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

5结语

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实现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应然”的价值取向与“实然”的制度取向,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切实有效地履行好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才能成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赵修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价值取向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6(2).

[2]李习彬.公共政策的系统模型与公民本位模型―落实“以人为本”的政策设计[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

[3]汪玉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服务型政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

[4]李芸洁.基于服务型政府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

作者简介:乐美妮身份证号码:31010619******0046